随身WiFi——网络便利背后的智慧与陷阱
回溯至七八年前,我曾涉足随身WiFi行业,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深入发展。再次踏入这个领域的一年里,我越发感受到随身WiFi的奥秘及其所蕴含的种种策略。大多数人们都不喜欢被策略所左右,以一个随身WiFi从业者的身份,我想为感兴趣的朋友们揭露一些随身WiFi的常识及策略。
在深入了解随身WiFi的策略前,我们先来科普几个基础知识:
1. 随身WiFi业务的合法性
激活随身WiFi设备,实际上就是激活设备内的,这个过程与新开手机卡相似,都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的实名认证通常会跳转到运营商的官方平台,如电信会跳转到其物联网平台,而联通、移动则会跳转到其官方物联网实名小程序。如果在运营商平成实名认证,个人资料的安全性由运营商负责,可以放心。若非在运营商官方平成认证,那么请特别留意。
2. 随身WiFi的价格缘由
随身WiFi主要依赖来提供服务,其流量价格确实比运营商的手机流量要便宜许多。例如,电信、联通的物联网流量价格大约是每G 6-8分钱,而移动大约是每G 1毛2左右。尽管流量价格低廉,但过于低廉的价格可能隐藏着策略。
3. 三网通的真伪
随身WiFi网络连接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均可通过无线网络模块进行连接。简单来说,随身WiFi就是一种无线宽带。若想连接电信网络,需实名认证电信物联卡;若想连接联通或移动网络,则需分别进行相应的实名认证。只有当三大运营商的物联卡均能进行实名认证并实现自由切换时,才能算是真正的三网通。
随身WiFi的策略揭秘:
策略一:预存制度
由于随身WiFi行业的激烈竞争,品牌方常常需要提供硬件设备补贴来促进销售。硬件成本平均在50-80元之间,而零售价却只有20-35元。加上电商平台如抖音、拼多多、京东等高昂的流量费用以及主播和其他成本费用,许多品牌方选择通过预存方式收回成本。常见的预存金额为200元。虽然这种方式使得许多品牌方面临压力和较低的利润率,但这也导致了高退货率。
策略二:会员费之谜
在利润率不足以支撑的情况下,部分品牌方开始收取额外的会员费。消费者购买的是随身WiFi的上网业务,那么会员费的存在意义何在呢?
策略三:提速与虚标
虚假的提速策略和虚标、虚跑流量是行业内的常见现象。例如,有些用户发现他们所使用的随身WiFi设备存在巨大的流量差异,实际使用流量与所购买的套餐相差甚远。
策略四:误导性首充与长期套餐
常常可以看到如1.9元300G、2.9元500G等首充优惠,但消费者需注意,这些首充资费并非标准资费。购买长期套餐(尤其是超过3-5年的超长套餐)需谨慎,因为这可能超出硬件设备的实际寿命。
你有没有陷入随身WiFi的套路中?
无论是选择哪种服务或产品,我们都应保持警惕,理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