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方程式概述
1. 定义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精确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
2. 意义与读法
从质的方面来看:
它清晰地展现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所需条件;
从量的方面来看:
①它表达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
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即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
②它还揭示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微粒数量关系,也就是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的比例。
3. 解析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的“+”和“=”虽与数学中的形式相似,但其内涵却截然不同。
“+”在此不读作“加”,而应读作“和”或“与”;
4. 书写原则
书写化学方程式需遵循两大原则:
一为事实基础原则,即不可凭空设想或主观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反应;
二为质量守恒原则,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必须保持一致。
5. 书写步骤详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概括为以下五步:写、配、注、等、查。
a) 写:依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连接。
b) 配:根据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的原则,为反应物和生成物配上合适的化学计量数,确保各种原子的数量在反应前后相等。
c) 注:涉及到符号的使用,如温度符号“△”表示加热,气体符号用于表示生成的气态物质,固体符号用于表示生成的难溶性固体。
对各种符号的使用情境进行了详细规定:
“△”通常用于表示一般泛指用酒精灯加热的温度;
当反应在高于酒精灯加热的温度下进行时,应使用高温符号表示;
气体符号只出现在等号的右边,表示生成物是气态;
难溶性固体符号也只出现在等号的右边,表示生成物是难溶性固体。
d) 等:将“—”改为“=”。
e) 查:最后需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以及反应条件和物质状态标注是否准确。
6. 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见的错误包括:写错化学式、捏造不存在的物质或反应、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方程式未配平、漏标或多标符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