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只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首次记录下的完全白化个体,这表明在卧龙的大熊猫种群中存在“白化”的突变基因。从照片看,这只大熊猫体格健壮,步态稳定,这表明该突变并未对其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白化”突变并不会对大熊猫造成伤害,但李晟也指出,突变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例如,白化动物在自然环境中可能更容易被察觉,同时身体可能对直射的阳光更为敏感。单纯的“白化”突变通常不会对大熊猫的活动和繁殖产生显著影响。据李晟估计,这只大熊猫的年龄大约在1至2岁之间。
卧龙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表示,保护区将加大该区域的布控力度,利用更多的相机追踪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成长、活动轨迹及其与之间的关系。如果能捕捉到其后代的影像,那将为研究提供更大的价值。
“白化”突变是一种隐性遗传现象,只有在父母双方都携带该突变基因时,动物才会表现出白化的特征。这一发现无疑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让我们对大自然的多彩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