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之鹰》乃由迟子建于2010年创作之长篇小说,现经文学出版社再度刊印。此作描述了哈尔滨的傅家甸在一百一十年前的鼠疫爆发期间,居民们经历的悲欢离合与生死相依。那段发生在1910年秋冬至1911年春夏的东北大鼠疫,无情地夺走了六万多人的生命,其中傅家甸地区就有五六丧生。
迟子建在作品中,不仅重现了普通民众的抗疫历程,更以汉语的独特魅力,织补了那段遗忘的记忆。作品中并非仅仅刻画了某段特定时期的抗病故事,更是通过语言的细微描绘,展现出下的社会面貌与人的心灵波动。
迟子建在灾难叙事中,以语言传递了深深的同情、生动的记忆和真诚的慰藉。她的文字中,情感与景致交织,表达了悲切与无助的情感。如在《》一章中,她描绘了太阳在冬日的无力与落寞,以及其与烟霭交融的景象,使傅家甸显得更加阴郁。
她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富有活力,将静物与动物、自然与社会相融合,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灾难的沉重。她的文字能将读者带入鼠疫笼罩的傅家甸深处,感受那绝境中的情感波澜。在描绘人物内心世界时,几笔勾勒便能呈现出一个人的绝境,如申和翟芳桂的故事。这种基于真切生命体验的汉语修辞建构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百年前平民世界。
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到《清水洗尘》,无论长篇还是中短篇作品,迟子建的语言始终展现出了这三种修辞艺术的魅力。这种修辞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建构小说历史环境、人物精神、抚慰读者心灵的汉语修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