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入云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光下自己的身影,哪像在人间!
月儿转过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月亮不应该对人们有所怨恨呀,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人们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为好友鲍浩然送行而作。词中通过描绘明月、清风、明月、清辉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即以明月起兴,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寄托哀愁、抒感的象征。苏轼在这里用明月作为引子,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中秋之夜,又暗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表达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苏轼在这里运用了想象,将朋友比作天上的仙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感叹岁月如梭,人事易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表达了苏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他渴望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但又担心自己在高处会承受不住寒冷。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苏轼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宁愿在人间与朋友共舞,也不愿在仙境中孤独寂寞。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苏轼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想象着朋友在月光下的身影,以及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思念之情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他认为朋友之间不应该有怨恨,但为何偏偏在分别的时刻才会感到遗憾呢?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就像月亮一样,有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变化,这是无法避免的。这种感慨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无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表达了苏轼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希望朋友能够长久地陪伴在自己身边,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清风、明月、清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苏轼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