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是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左丘明所著,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其文采斐然、叙事生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的篇幅庞大,全文超过2万字,因此要全面阅读和理解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1. 《郑伯克段于鄢》
–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大叔”。”
– 译文:
起初,郑武公娶申女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惊动了姜氏,所以取名为“寤生”,并因此厌恶他。庄公偏爱共叔段,想要立他为继承人。多次向武公请求,但武公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即位后,为他请求分封土地。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都听你的。”于是请求分封京地,让他在那里居住,称为“大叔”。
2. 《曹刿论战》
–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译文:
十年春季,齐国攻打我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会见鲁庄公。他的同乡人说:“的人(指鲁庄公)在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入内室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住行方面的事情,不敢独自专断,一定要分给百姓。”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施舍,百姓是不会听从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猪、祭器等,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神灵是不会保佑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虽然不能一一清楚,但一定要根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忠诚的表现。这样就可以一战。”鲁庄公说:“那就请随我一起去战斗吧!”
3. 《子鱼论战》
–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而秦灭之。夫晋,何厌之有?而秦、晋合,将求九鼎,诸侯畏其君矣。犹相与婚姻,况其子孙乎?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今夫人宋,余一人而守,独不愧于先人之亡乎?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 译文:
晋平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虢国。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如果虢国了,虞国必然跟着。晋国是不可侵犯的,敌人是不能轻视的。一次已经够严重的了,难道还可以再有第二次吗?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虢两国的关系。”晋平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姓,怎么会危害我呢?”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大王的亲族,却被秦国消灭了。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而且秦国和晋国,将会寻求九鼎,诸侯都会畏惧他们的国君了。他们还会互相通婚,何况他们的子孙呢?秦国不可怜我们的丧事而我们的同姓。现在夫人宋国,我一个人守护着的,难道不感到惭愧吗?说:‘你们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王祭的酒没有供献,没有可以用来酿酒的草,寡人这是来征讨你们的。’”
以上只是《左传》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及其译文和解析。由于《左传》篇幅庞大,全文超过2万字,因此无法在这里全部展示。如果你对《左传》感兴趣,建议阅读整部作品,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