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孟子提出的“性本善”观点,并非通常理解的“人生来就是好人”。他的意思是,人生来就具有“善端”,即向着善发展的潜能和倾向。这种潜能体现在人天生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上。

他认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恭敬之心是礼之端,是非之心是智之端。这四端是人 innate 的道德萌芽,就像种子蕴含着长成大树的可能性一样。因此,从潜在的可能性来看,人的本性是倾向于善的。

然而,孟子的性善论并非完全否定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他认为,虽然人天生有向善的潜能,但这些善端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和实践来扩展和发扬。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不加以培养,这些善端就可能被埋没或扼杀,从而表现出恶的行为。

所以,孟子所说的“性本善”,强调的是人内心固有的向善潜能,以及通过后天努力来实现这种潜能的重要性。他并非认为人生来就是全善的,而是认为人天生具有成为善良之人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