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秋月圆夜读《十五夜望月》感受诗意之美

中秋月圆之夜,手捧王建的诗作《十五夜望月》,一股淡淡的乡愁伴随着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诗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描绘,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冷而宁静的秋夜图景。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树上的鸦鹊早已安歇,只有那无声滴落的露水,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这景象虽简朴,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诗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将目光从庭院转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从眼前景致转向了人的情感。中秋之夜,人人都在仰望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然而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又有多少人的秋思得到了倾诉与回应呢?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深邃的 contemplation,引发出对人生、对情感的无限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将中秋月圆夜的特定氛围和人们普遍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罢此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仿佛与诗人隔空对话,共同品味着这中秋月夜的朦胧诗意。这诗意之美,不仅在于语言文字的精妙,更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让人在静谧的月夜中,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