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呼读者朋友并介绍文章背景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朋友,一个喜欢探索生活小细节的人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很多人都纠结过的问题——通宵达旦和夜以继日,到底哪个更累这可不是简单的是非题,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科学道理和个体差异咱们平时加班、赶项目的时候,总忍不住问自己:我是不是该通宵还是坚持夜以继日更明智今天我就以《通宵达旦VS夜以继日:哪个才是真正的”累王”》为中心,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俩词儿到底有啥不同,为啥会产生不同的疲惫感
第一章:通宵达旦——睡眠剥夺的极端体验
要说通宵达旦,这个词儿一听就让人头疼我第一次通宵是在大二那年,为了准备期末考试,连续奋战了36个小时那会儿感觉自己的脑子跟被掏空了一样,眼睛干涩得像撒了盐,连呼吸都带着沙哑声第二天去考试的时候,我甚至把”牛顿”写成了”牛顿”,你说逗不逗
通宵达旦说白了就是完全剥夺睡眠,让身体在24小时内完全不休息这种状态其实跟我们身体的基本需求背道而驰睡眠会的研究显示,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时的睡眠,这个时间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得出的最佳值当我们剥夺睡眠时,身体会经历一系列连锁反应
我有个朋友小王,他曾经为了赶一个重要报告通宵了48小时那段时间他完全失去了理智,看谁都像鬼,走路都摇摇晃晃的更可怕的是,他的免疫系统也跟着崩溃,后来感冒发烧了一个月才缓过来医生告诉他:”你知道吗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你的免疫力下降50%以上”小王听完直呼后悔
从科学角度看,通宵达旦的疲劳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大脑会积累大量代谢废物正常睡眠时,大脑会通过类淋巴系统清除白天积累的-淀粉样蛋白等有害物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严重阻碍这个清除过程,导致这些毒素在脑内堆积,进而引发认知能力下降和情绪问题
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睡眠不足时,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持续升高我在《睡眠》这本书里看到,长期皮质醇超标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糖失衡,甚至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我通宵那次之后,连吃三碗饭都没觉得饱,整个人像被抽干了
肌肉疲劳会加速累积我采访过一位连续通宵工作的程序员,他描述说:”到后半夜的时候,感觉连手指头都僵硬了,敲键盘都像在跟自己较劲”这是因为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肌肉的修复能力,第二天你会感觉全身酸痛,连走路都费劲
最关键的是,通宵达旦会严重生物钟我们的身体有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着睡眠-觉醒周期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单次通宵就能让生物钟紊乱3-5天我有个同学通宵后,连续一周都是白天犯困、晚上失眠,最后不得不去看医生
第二章:夜以继日——长期高压的慢性消耗
夜以继日这个词儿听起来好像比通宵好一点,至少不是”完全没睡”但事实上,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方式同样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我认识一位创业公司的CEO,他每天只睡4小时,坚持了整整3年现在他虽然事业有成,但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高血压、脂肪肝,连头发都掉了不少
夜以继日和通宵达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持续时间通宵是短期的极端行为,而夜以继日更像是慢性疲劳的累积过程不过别被”继日”这个词儿骗了,它并不意味着第二天能好好补觉剑桥大学的研究显示,即使补觉也无法完全恢复夜以继日造成的身体损伤
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模式会带来哪些危害呢让我给大家列举几个方面:
第一,认知能力持续下降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发现,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的人,其决策能力会下降50%我有个同事就是这样,自从开始夜以继日工作后,客户投诉率直线上升,他自己却意识不到问题直到被老板痛批一顿才幡然醒悟
第二,情绪调节能力变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现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我见过那个创业CEO,在他压力最大的时候,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火,搞得整个团队都小心翼翼的他自己也抱怨:”不知道为啥,现在连我妈的话都听不进去了”
第三,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表明,长期夜班工作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30%,糖尿病风险增加50%我表弟就是典型例子,他在化工厂做夜班工作十年后,40岁就确诊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医生告诉他:”再这样下去,你连活到60岁都难”
第四,人际关系受影响睡眠不足会让人变得敏感、易怒,就像我那位CEO,经常把下属的失误归咎于自己心理学教授约翰巴尔自1995年起研究睡眠与人际关系的关系,发现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我表弟因为夜班导致夫妻关系紧张,最后不得不去婚姻咨询
夜以继日的危害还体现在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会持续更长时间我有个朋友连续两年夜以继日准备考试,每次都因为免疫力下降而重感冒,成绩也因此受到影响
第三章:个体差异——为什么有人扛得住有人不行
说到这里,肯定有朋友要问了:”既然都这么累,为什么有的人通宵能活蹦乱跳,有的人夜以继日就崩溃呢”其实这跟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就像有人天生耐力好,有人天生怕累一样,我们的身体对睡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基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大约有10%的人天生需要较少睡眠(通常只需要4-6小时就能保持精力),而另外10%的人则需要更多睡眠(可能需要10小时以上)我有个朋友自称”睡眠神人”,他每天只睡5小时,白天照样生龙活虎但你要是让他尝试通宵,第二天绝对能把你揍趴下
年龄和性别也会有影响年轻人比老年人更能承受睡眠不足,男性比女性更能熬我在《睡眠科学》杂志上看到,25岁以下的人连续通宵48小时可能只会出现轻微认知下降,而50岁以上的人可能连24小时都撑不住至于性别差异,科学家认为这与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生理周期不同阶段对睡眠的需求也会变化
职业类型是重要因素像医生、程序员、这些需要轮班的工作,身体会逐渐适应我采访过一位在急诊室工作的医生,他每天只睡3-4小时已经10年,他说:”习惯了,现在闭上眼睛就能睡着”但你要是让他换成正常作息,他反而会失眠
生活方式也是关键经常运动的人比久坐不动的人更能抵抗睡眠不足我有个健身教练朋友,他每天只睡6小时,但只要保持每周三次高强度训练,身体就能正常运转而那些平时不运动的人,稍微少睡一点就会感觉天旋地转
最神奇的是心理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是”拼命三郎”,对压力有超常的承受能力我认识一位连续工作72小时完成重要项目的项目经理,他说:”当时根本没觉得累,就是想着一定要完成任务”这种心理状态其实是一种自我激励,但长期这样也会透支健康
第四章:科学应对——如何减轻疲劳感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想知道:既然通宵达旦和夜以继日都不好,那到底该怎么应对其实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并采取科学方法减轻疲劳感
要认识到睡眠的重要性睡眠不是浪费时间,而是身体修复和大脑整理信息的关键时期我有个朋友曾经为了多赚点钱,连续半年只睡4小时,结果30岁就得了早衰综合症医生警告他再这样下去,活不过40岁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调整作息,现在虽然收入少了点,但健康多了
要学会高效工作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建议使用”时间块”方法,把一天分成几个专注工作时段,每个时段之间安排短暂休息我实践这个方法后,发现工作效率确实提高了,而且不会感觉那么疲惫具体来说,可以试试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工作,5分钟休息,每4个番茄钟后休息15分钟
第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饮食和压力管理对缓解疲劳至关重要我认识一位连续加班的律师,后来开始每天跑步,结果精力明显改善他告诉我:”运动就像给电池充电,不运动就像手机”至于饮食,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第四,学会”战略性睡眠”不是所有睡眠都一样,有些睡眠比其他睡眠更有恢复效果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午睡20-30分钟能显著提高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