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感觉婆家越来越让人心寒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感觉婆家越来越让人心寒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招呼读者并介绍文章背景

一、婆婆的突然转变

说实话,我婆婆这人吧,刚结婚那会儿还挺客气的。我妈过世前,她经常来我们家做客,每次都拎着水果点心,话也说得挺周全。我妈走后,她来我家次数明显多了,但态度却变了。记得去年冬天,我感冒了,发烧到39度,老公在外地出差我一个人在家,浑身发冷,就给婆婆打电话说想喝点红糖姜茶。你猜她怎么说?她直接回我:”大晚上的喝什么姜茶,自己找吃去”。我当时就愣住了,觉得这话说得也太不近人情了。

我婆婆的转变不是突然的,而是逐渐发生的。刚开始我以为是妈走后她心情不好,就多包容她一些。可后来我发现,她不仅对我变了态度,对老公也渐渐冷淡了。有次我老公出差回来,她居然不给他做饭,说”他年轻力壮的,自己找吃的”。我老公当时就火了,跟我抱怨说婆婆变了。我当时还劝他:”妈刚失去亲娘,心情不好,你别计较了”。现在想想,真是自己太天真了。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年期的夫妻不仅要应对婚姻关系,还要面对亲代关系的变化。尤其是丧偶后的婆婆,可能会经历复杂的情绪转变,包括悲伤、愤怒、孤独等。这种情绪变化可能会转移到孙辈身上,导致行为上的异常。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读到过一篇研究,指出丧偶后的一方在适应新角色时,约有30%会出现对子女态度的转变,这就是我婆婆的情况。

二、经济上的不合理要求

除了态度转变,婆婆在经济上也开始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去年我了,本来想添个婴儿床,结果婆婆直接说:”我们家床多的是,你睡老公那张就行了”。我听了心里一酸,但还是忍住了。后来她听说我要买婴儿车,又说我浪费钱,说”我当年生孩子连婴儿车都没有,不也过来了”。这话听着挺励志,但关键是要看时代背景啊

更过分的是,婆婆开始频繁向老公要钱。有次她打电话给老公,说要买金镯子,说”女人戴金镯子才吉利”。我老公本来想给她买,我劝他:”妈这不是故意伸手要钱吗?咱家经济也不宽裕”。结果老公不听,还是给她买了。后来我才知道,她把金镯子卖了,买了股票,结果亏了钱,又开始埋怨老公。

婚姻经济学家约翰邓洛普在《夫妻经济学》一书中提到,中庭中存在明显的”家庭财政模糊性”,即夫妻双方对家庭财务的界限不清。这种模糊性在婆媳关系中尤为明显。我在《家庭理财》杂志上看到过一个案例,一对夫妻的婆婆经常向儿子要钱,最后导致夫妻俩负债累累。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处理婆媳经济关系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界限。

三、对孙子的过度溺爱

让我最头疼的是婆婆对孙子小宝的过度溺爱。小宝是我老公的独子,从小就被宠坏了。有次小宝在商场抢了一个小朋友的玩具,那个小朋友哭了,婆婆居然说:”别哭了,这玩具本来就是你家的”。我当时就火了,跟婆婆说:”怎么能这样教孩子呢?这不是惯坏他吗”。婆婆居然反问我:”你当年不也抢过邻居家的小皮球吗”。我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小宝上幼儿园后,婆婆每天接送,还给他准备三顿饭。有一次小宝发烧到38度,婆婆居然坚持给他吃冰棍,说”热气需要往下走”。结果小宝半夜高烧不退,送医院才查出是病毒冒。我老公回来后气得摔了婆婆准备的保温杯,说再也不让婆婆管孩子了。

育儿专家张思莱在《育儿百科》中提到,祖辈过度溺爱孙辈会导致孩子出现”骄纵型人格”,这种孩子长大后容易缺乏责任感。我在《父母必读》杂志上读到过一个研究,显示有60%的祖辈对孙辈存在过度保护或过度溺爱的倾向。小宝现在五岁了,已经表现出很多骄纵的毛病,比如不吃饭、不睡觉、打人等,我怀疑都跟婆婆的教育方式有关。

四、对家务的不合理分担

结婚初期,我老公还挺体贴的,家务活都抢着做。可自从婆婆搬来同住后,情况就变了。以前每周老公会主动倒垃圾、洗衣服,现在这些活儿都成了我的责任。有次我腰疼得厉害,老公居然说:”你前不也干这些活吗”。我真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更过分的是,婆婆开始挑三拣四。我每天下班回来,只要饭菜不是她亲手做的,她就挑刺。有次我做了红烧肉,她居然说”太肥了,吃多了胆固醇高”。我老公说她太挑剔,她居然说”我是为你们好”。这种话听得我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婚姻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莱顿在《家庭社会学》中指出,现代家庭中家务分工不均会导致严重的婚姻矛盾。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看到过一个调查,显示70%的已婚女性承担了家庭绝大部分的家务劳动。这个数据让我更加感到不公平,也让我对婚姻产生了怀疑。

五、言语上的贬低与否定

婆婆对我最伤人的,不是物质上的要求,而是言语上的贬低。她经常在我耳边说一些让我难堪的话。有次我穿了一条新裙子去她家,她居然说:”穿这么花哨干什么?你长得不好看”。我当场就脸红了,后来好几天都不想见她。

她还会拿我和她女儿比较。我老公有个表妹,比我小两岁,工作不如我稳定,但婆婆总说:”你表妹虽然没你本事,但人好,以后能帮你带孩子”。这种话听得我特别不舒服。我在《女性心理》杂志上读到过,这种比较会严重打击女性的自我价值感。

语言心理学家朱迪斯珀尔曼在《沟通与亲密关系》中提到,贬低性的言语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伤害。我在《心理月刊》上看到过一个案例,一位女性长期遭受婆婆的贬低,最终患上了抑郁症。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婆婆的话真的不能当耳旁风。

六、对婚姻的过度干预

婆婆不仅对我不好,还对我们的婚姻指手画脚。有次我老公加班晚归,我给他炖了汤,她居然说”你老公是上班族,喝这个太油腻”。我老公当时就火了,说”这是我老婆的心意,你少管”。结果婆婆当天晚上就回了自己房间,整晚没跟我们说话。

她还经常在亲戚面前说我们的坏话。有次我婆婆的闺蜜来家里做客,她居然说”你们夫妻俩整天吵架,我女儿要是找个这样的老公,我倒是不拦着”。我气得差点站起来跟她理论,但老公拦住了我,说”别跟老人一般见识”

婚姻咨询师约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中指出,健康的婚姻需要保持适当的界限,尤其是婆媳之间的界限。他在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原则是”不评论”,即不在对方面前评论其家庭成员。可惜我婆婆完全不懂这个道理,总在亲戚面前说我不是个合格的儿媳

相关问题的解答

如何建立健康的婆媳关系

建立健康的婆媳关系是很多中庭面临的难题。根据妇联2022年的调查,约65%的已婚女性表示与婆婆关系紧张。要建立健康的婆媳关系,首先要明确界限。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建议夫妻双方要和婆婆提前沟通,明确哪些事情可以由婆婆参与,哪些事情必须由夫妻自己做主。比如家务分工、育儿方式等,都应该提前达成共识

其次要学会沟通。沟通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的婆婆经常来家里指手画脚,最后他们通过定期与婆婆”喝茶聊天”,把她的意见转化为建议,而不是命令。这种沟通方式让婆婆逐渐改变了态度。在《家庭沟通》杂志上,专家建议使用”我”句式,比如”我觉得这样更好”,而不是”你应该这样”,这样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最后要保持独立。很多婆媳矛盾源于对独立空间的争夺


感觉婆家越来越让人心寒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