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递延收益是个啥?教你轻松搞懂这个会计科目!

递延收益是个啥?教你轻松搞懂这个会计科目!

递延收益是个啥教你轻松搞懂这个会计科目

一、递延收益的基本概念:它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咱们得搞清楚递延收益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递延收益就是企业已经收到但还没到该确认收入的时候,暂时挂在账上的一种“未来收入”它不是企业实实在在已经赚到的钱,而是企业未来要赚的钱的一种预收形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时间胶囊”,企业先把钱收进来,但根据会计准则,还不能马上计入当期利润,所以先放在一边,等到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时候再把它“开封”,正式计入收入

递延收益通常出现在企业提供了商品或服务,但收到现金的时间早于收入确认时间的情况下比如,你预付了一年的会员费,企业收到钱后,不能在收到钱当期就全部计入收入,而是要按照服务提供的时间,逐月计入收入收到钱的时候,就先计入递延收益,每个月提供服务时再转销一部分到当期收入中

这个概念其实并不复杂,但很多初学者容易把它和“预收账款”搞混预收账款是企业预先收到的款项,但尚未提供商品或服务,所以它属于负债,需要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才转销为收入而递延收益是企业已经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只是收到款项的时间早于收入确认时间,所以它不是负债,而是属于权益类科目,最终会转销为收入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收入在实现时确认,而不是在收到现金时确认这样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避免因为收到现金的时间差异而导致的利润波动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2023年12月1日预收了客户2024年全年的会员费100万元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你不能在2023年就全部计入收入,因为服务还没有提供在收到这100万元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100万元

然后,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个月提供会员服务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收益 8.33万元(100万元12个月)

贷:主营业务收入 8.33万元

这样,到2024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会被完全转销,2024年的会员服务收入也会被完全确认

二、递延收益的确认条件:什么情况下要计入递延收益?

那么,什么情况下企业收到的款项需要计入递延收益呢这主要取决于收入确认的条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IAS 14)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CAS 14),收入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1. 企业已将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转移给客户。这意味着客户已经可以接收商品或控务,企业不再对商品或服务拥有控制权。

2. 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有权收取的款项能够可靠地计量。也就是说,企业能够确定客户需要支付多少钱,而且这个金额是确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变化。

3. 企业有权收取的款项很可能收回。这意味着客户有支付能力,而且企业有合理的依据相信客户会支付这笔款项。

4.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也就是说,企业很可能能够收到这笔款项,而不是客户会破产或者赖账。

5. 企业已经履行了履约义务。也就是说,企业已经提供了商品或服务,而不是还在准备过程中。

如果企业收到的款项不满足以上条件,就不能确认收入,而应该计入递延收益比如,你预付了一年的会员费,但服务还没有开始提供,这时你就不能确认收入,而应该计入递延收益因为虽然企业已经收到了款项,但还没有转移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所以不满足收入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再比如,假设你预付了一笔款项,但企业承诺在一年后提供服务这时,即使企业已经收到了款项,也不能确认收入,因为服务还没有提供,控制权还没有转移给客户这笔款项也应该计入递延收益

相反,如果企业已经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并且满足收入确认的所有条件,那么即使是在预收款项的情况下,也应该确认收入,而不是计入递延收益比如,假设你在2023年12月1日预收了客户2024年全年的会员费100万元,但服务在2023年12月1日就已经开始提供这时,即使是在预收款项的情况下,你也应该确认收入,因为控制权已经在2023年12月1日转移给了客户,满足收入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三、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如何正确记录递延收益?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但需要特别注意在收到款项时,企业应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然后,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企业应该借记递延收益,贷记相关收入科目

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如下:

1. 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2. 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

借:递延收益

贷:相关收入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服务收入等)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2023年12月1日预收了客户2024年全年的会员费100万元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你不能在2023年就全部计入收入,因为服务还没有提供在收到这100万元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100万元

然后,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个月提供会员服务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收益 8.33万元(100万元12个月)

贷:主营业务收入 8.33万元

这样,到2024年12月31日,递延收益会被完全转销,2024年的会员服务收入也会被完全确认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一致性原则,即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应该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这样做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可比性,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递延收益的税务处理:税法和会计法怎么规定的?

递延收益的税务处理和会计处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税法和会计法的具体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税法要求企业在收到款项时就要确认收入,而会计法则要求企业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才确认收入这就导致了递延收益在税务和会计上的差异

比如,假设你在2023年12月1日预收了客户2024年全年的会员费100万元根据会计准则,你不能在2023年就全部计入收入,因为服务还没有提供在收到这100万元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100万元

然后,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个月提供会员服务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收益 8.33万元(100万元12个月)

贷:主营业务收入 8.33万元

但在税务上,你可能需要在收到款项时就要确认收入,并缴纳相应的税款这就导致了递延收益在税务和会计上的差异

为了处理这种差异,企业需要采用影响会计法,即根据税法和会计法的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未来可以减少应额的所得税资产,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未来需要增加应额的所得税负债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2023年12月1日预收了客户2024年全年的会员费100万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会计准则,你不能在2023年就全部计入收入,所以递延收益为100万元但在税务上,你可能需要在收到款项时就要确认收入,并缴纳25万元的税款这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万元

贷:递延收益 100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万元

然后,从2024年1月1日开始,每个月提供会员服务时,你会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收益 8.33万元(100万元12个月)

贷:主营业务收入 8.33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08万元(8.33万元25%)

贷:递延所得税


递延收益是个啥?教你轻松搞懂这个会计科目!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