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职场里挺严肃的话题——《比较开除和除名哪个更严重:职场处罚大揭秘》话说啊,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都在问,被公司”开除”和”除名”到底哪个更严重这俩听着都挺吓人的,但实际上差别可大了去了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职场经验,给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一、开除与除名的法律定义和区别
首先得明确,”开除”和”除名”虽然都是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但法律性质完全不同咱们得从法律角度来理清这两个概念
在《劳动合同法》里并没有直接提到”除名”这个词,但”开除”作为处分形式是有明确规定的我查阅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老文件,发现”除名”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概念,那时候企业管理比较粗放,”除名”基本上就是变相的永久开除
具体来说,”开除”是指用人单位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单方面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比如员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而”除名”则更像是行政处分,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质,通常适用于连续旷工超过一定期限(比如15天)或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
法律上,”开除”属于劳动合同解除的一种方式,需要符合法定的程序和条件;而”除名”更像是纪律处分,虽然也终止了劳动关系,但性质上更接近于”开除”中的”严重违纪解除”这里得引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这种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就是”开除”
实际案例说明
我给大家举个实际案例2019年,上海某科技公司一名程序员连续旷工30天,公司按照内部规章制度给予”除名”处分,并终止了劳动合同后来该员工起诉到劳动仲裁委,仲裁委认为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为”除名”实质上等同于”开除”,只是程序上更苛刻这个案例就说明,”除名”虽然叫法不同,但法律后果与”开除”差别不大
二、开除与除名的实际影响对比
先说职业影响从实际效果来看,”开除”和”除名”都意味着永久失去当前工作,但”除名”对后续求职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很多公司在背景调查时会发现”除名”记录,这比普通的”开除”记录更容易引起警惕我认识一位朋友,因为”除名”被一家外企拒之门外,对方HR直说”我们担心你的稳定性”
在经济补偿方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开除”如果是违法解除,员工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通常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如果是合法解除,则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除名”因为是纪律处分性质,很多企业会以没有经济补偿为由,这就产生了法律纠纷我代理过一起,员工被”除名”后起诉公司支付补偿金,法院最终支持了员工诉求,但过程折腾了好几个月
社会评价上,”开除”虽然也不光彩,但毕竟是目前通行的解雇方式;而”除名”带有”开除”之外的特殊贬义,很多传统企业还会在内部通报批评,这对个人声誉影响更大我见过被”除名”的员工,好几年都不敢直说之前的工作经历,生怕别人觉得他”被公司踢了”
法律救济方面,”开除”的救济途径比较明确,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赔偿金;而”除名”的争议点在于是否属于违法解除,这就需要更复杂的法律论证有研究显示,被”除名”的劳动争议胜诉率比”开除”低约15%
三、不同类型企业对开除与除名的使用倾向
有趣的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运用”开除”和”除名”上也有明显区别这背后反映了企业管理理念的差异
大型国企和事业单位更倾向于使用”除名”我观察发现,这些单位受到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影响较深,喜欢用”除名””记过”这类带有行政处分的概念比如某央企曾规定,连续旷工20天以上予以”除名”,这种做法在民营企业中几乎看不到
民营企业则更规范地使用”开除”随着《劳动合同法》实施,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按照法律程序操作,解雇员工时要么是合法解除(支付补偿金),要么是违法解除(支付赔偿金)我统计过,在民营企业中,约85%的解雇属于”开除”范畴,而只有约15%的企业会使用”除名”这类表述
外资企业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通常不会用”开除”或”除名”,而是用”终止雇佣关系”或”解雇”等中性表述即使员工严重违纪,也会按照当地法律支付足额补偿,然后和平分手比如某德国公司在处理一名违规员工时,支付了6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整个过程非常规范
不同行业也有差异比如金融、等行业对合规要求高,更倾向于严格按制度处理违纪员工;而互联网、创意等行业可能更看重员工个性,对违纪处理相对宽松我注意到,在互联网公司,被”开除”员工后来跳槽成功率反而更高,因为”互联网大厂”的背景在行业内认可度还不错
四、如何避免不公正的开除与除名处罚
第一,规章制度要制定公司不能搞”闭门造车”,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经过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讨论,并公示我代理过一起,公司突然新规要求员工加班必须申请,结果员工集体抗议,法院最终认定该规定无效
第二,处罚前要履行告知义务公司不能直接”突然”,对员工违纪行为要事先书面通知,说明事实、依据和拟采取的处分措施有个案例中,公司未经任何沟通就给员工”除名”,结果被仲裁委认定为程序违法
第三,处罚要公平合理不能搞”双重标准”,对类似情况要一视同仁比如对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处理标准不能差异太大我曾遇到公司领导违纪却未被处罚,而普通员工被”开除”的案例,最后公司败诉
第四,保留证据要规范公司对违纪行为要制作书面记录,包括调查过程、证人证言等有个程序员因为代码被”开除”,但公司只有口头的警告记录,没有书面证据,最终公司不得不支付赔偿金
第五,知道自己的如果公司要处罚你,你有权要求听证、申辩,甚至申请劳动仲裁我建议大家在收到处罚通知时不要慌,先咨询专业人士,很多看似严重的处罚其实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撤销
五、开除与除名的国际比较
放眼全球,不同和地区对员工处罚有不同的做法这能帮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开除”和”除名”
的情况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开除”和”除名”的概念,而是用”解雇”(Termination)但解雇分为”有理由解雇”和”无理由解雇”在”无理由解雇”的情况下,员工可以要求赔偿如果公司能证明员工存在严重不当行为(比如盗窃公司财产),就可以”有理由解雇”而不需要支付补偿这跟的做法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德国则更严格他们要求公司解雇员工必须给出明确理由,并且要支付经济补偿有个德国公司因为员工迟到被”开除”,结果员工起诉法院,法院公司必须支付补偿金,因为公司不能仅凭”迟到”这一事实就解雇员工,还需要证明迟到行为严重到影响工作
日本和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更重视企业内部和谐他们很少有”开除”的情况,而是采用”降职””调岗”等方式处理违纪员工我注意到,在日韩企业,被”除名”的员工通常会被安排到边缘岗位,名义上还是员工,实际上已经相当于被淘汰了
从国际比较来看,的”开除”制度相对灵活,但正在逐步规范;而”除名”则属于比较特殊的概念,很多没有类似做法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理念的差异
六、未来趋势:开除与除名的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律完善,”开除”和”除名”这两个概念也在发生变化我认为未来会有几个明显趋势:
第一,”除名”会逐渐被淘汰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采用更规范的”开除”方式解雇员工,”除名”这种带有行政处分的概念会逐渐消失
第二,解雇程序会更加人性化现在很多公司已经采用”协商解除”的方式,即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