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判词图画的描绘之丰富堪称首屈一指,细节中亦流露出丰富的人性。这幅画尤其揭示了林黛玉并非终老于贾家的命运之谜。
其后之图,展示二人放风筝于海滨,画面辽阔中带有一片碧蓝的大海,一只大船横亘其间。船上,一女子掩面而泣,神情哀婉。同时有简短的四句描述:
“才情出众志向高,末世之中运数消。清明江畔望断肠,千里东风一梦遥。”
此画描绘了贾探春判词的两个核心场景与人物。
第一景为放风筝的两人。这风筝在《红楼梦》中,既有隐喻之意。它如贾探春之命途,远嫁异乡如同断线的风筝般不可知。
其深意为贾探春之婚事,被赐婚异国。群芳夜宴中,贾探春所抽的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暗示她将得贵婿,这一后来应验于她的命运。
第二景则是海中大船上的女子哭泣。贾探春如断线风筝般离去,此情此景更显其孤苦伶仃。这背后隐藏的深意却远不止于此。
至于放风筝的二人究竟为何人?其一无可置疑是贾探春。那另一人身份特殊。这并不是普通的放风筝之举,而是一幅暗喻的画。只可惜不是两人同时飞翔于天空,而是另一人因某种因缘际遇主动卷入探春的风筝中。
《红楼梦》第七十回的众人放风筝场景为我们提供了线索。贾探春的凤凰风筝被另一凤凰风筝纠缠后,又被一个双喜字风筝裹挟而去,这无疑象征着远嫁之意。而那主动飞来的风筝则暗示了与贾探春一同出嫁的另一人存在。“两人放风筝”的背后是二女同嫁的寓意。
而关于这另一人的身份,则与林黛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儿所讲的“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与“湘妃”、“麋鹿”等意象暗藏深意,将林黛玉与贾探春紧密相连。湘妃和麋鹿在这里都是隐喻二人的名字——潇湘妃子与蕉下客,这两者均是二人的别名。在《柳絮词》的合写中更是明确指出:黛玉与探春是同一命运的两条线,有相互的救赎与寄托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双宿之外,《柳絮词》还暗示了贾宝玉的命运与他们紧密相连。《桃花行》和《柳絮词》中的离情别意都指向了林黛玉的离世和贾探春的远嫁。而林黛玉的芙蓉花签则借昭君出塞的故事隐喻了她的命运和贾探春的远嫁异国为王妃有着相似的结局。
这一切线索都表明,与贾探春一同放风筝的人是为了救赎另一人——林黛玉而不得已远嫁的贾宝玉的化身。而“海中大船里有一女子掩面哭泣”的画面则象征了林黛玉泪尽而亡后,留下孤悬海外的贾探春无助的经历。
这并非故事的结局。根据《柳絮词》的内容,贾宝玉在出家后也出海寻找了贾探春并在林黛玉墓前守墓余生。《红楼梦》中的其他伏笔如贾探春最终继承国王、母凭子贵成为一国太后的更是给这一故事留下了悬念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