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青春诗篇里的远行记,感受诗人李白的思乡情怀,一起走进《渡荆门送别》的奇妙世界

青春诗篇里的远行记,感受诗人李白的思乡情怀,一起走进《渡荆门送别》的奇妙世界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李白在江陵(今湖北荆州)担任司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行旅途的感慨。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描绘了诗人从遥远的荆门渡过长江,来到楚国境内游览的情景。荆门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是长江三峡之一,诗人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一段旅程。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壮阔景象。随着船只驶离岸边,群山渐渐隐没在视野之外,而江水则奔流不息地向着远方延伸。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豪迈与自由。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更是将诗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月亮倒映在江面上,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而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仿佛是大海之上的楼阁。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更蕴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尽管他身在异乡,但心中依然牵挂着故乡的水,那清澈、甘甜的河水陪伴着他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心中不免有些依依不舍。他也明白自己必须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去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他只能带着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继续前行。

整首《渡荆门送别》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青春诗篇里的远行记,感受诗人李白的思乡情怀,一起走进《渡荆门送别》的奇妙世界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