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
翻译:
孟子说:“最为尊贵,君主最轻。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的支持才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的支持才能成为大夫。如果诸侯危害了,那么就要改换诸侯。祭祀用的牲畜已经宰杀完毕,祭器已经洁净,祭祀按时进行,但是仍然发生旱灾、水灾,那么就要改换。”
注释:
1. 民为贵:这里的“民”指的是普通百姓,即民众是的根本。孟子认为民众是的基础,没有民众就没有的存在。
2. 次之:这里的“”指的是的根基,即土地和。孟子认为比更为重要,因为是由组成的。
3. 君为轻:这里的“君”指的是君主,即者。孟子认为君主的地位比和都要低,因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民众的支持。
4. 丘民:指普通的百姓。
5. 天子:指最高者,即皇帝。
6. 诸侯:指地方的者,即诸侯国。
7. 大夫:指高级,即卿、大夫等。
8. :指的根基,即土地和。
9. 祭祀:指古代帝王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而举行的祭祀活动。
10. 旱干水溢:指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等。
通过以上翻译和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到《原君》一文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民众的支持,而不是个人的权威或地位。文章也提醒者要时刻关注和民众的利益,不能滥用权力,否则会引发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