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显卡的讨论焦点总是围绕着涨价、奸商和挖矿等话题。
如果回溯到十年前,显卡的讨论氛围与今日截然不同。那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硬件技术、性能提升以及游戏优化等方面。那时的贴吧里,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如SLI技术、四路980Ti、八路泰坦等,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尽管那时的玩家相对小众,但这些讨论给许多年轻的玩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硬件爱好者来说,将当时性能最好的两张显卡通过特殊方式协同工作,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
时代在变迁,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几乎没有人会为了提升游戏性能而在装机时考虑安装两张显卡。那么,曾经风光无限的SLI技术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SLI技术,全称为“可扩展链接接口”(Scalable Link Interface),最早由3dfx公司在1990年代提出。当时,3dfx的Voodoo系列显卡在市场上风头正劲,其独家的SLI技术将当时的PC 3D画面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通过并行运行两张Voodoo2显卡,电脑可以获得近乎翻倍的3D图像性能。
由于战略决策失误,3dfx最终被英伟达收购。SLI技术也落入英伟达手中。在收购后,英伟达并没有急于推广这项技术,而是选择将其进行升级。随着英特尔PCI-E接口的出现,英伟达意识到推出SLI技术的时机已经成熟。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通道分配让SLI在新平台上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甩开竞争对手ATi,英伟达推出了SLI技术。2004年,首批支持SLI技术的显卡如GeForce 6800和专业图形卡Quadro FX4000系列问世。SLI技术的发布使英伟达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显卡领域的地位。
面对英伟达的SLI技术,ATi自然不甘示弱,发布了自家的CrossFire技术来与之对抗。这项技术在功能上与SLI基本一致,但在显卡连接上采用了主副卡的设计,以在不占据原有PCI-E带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性能。
在ATi被AMD收购后,事情开始发生变化。AMD免费开放了CrossFire技术,并鼓励厂商兼容这项技术。这使得AMD的显卡可以允许两张同样核心的显卡进行交火,而英伟达由于SLI的授权费用限制只能使用相同型号的显卡进行串接。最终,甚至进化到独显GPU与核显APU也可以进行交火。这样的变革使得AMD在产品力上逐渐超越了英伟达。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SLI和CrossFire正在慢慢走向没落。双显卡在游戏表现方面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1.6倍、1.7倍性能,而且在游戏的实时渲染中表现可能还不如单卡。这是因为两张显卡在各自渲染结束后需要一个汇总的过程,这个过程占据了极大的带宽,往往会导致速度下降。现在支持多路GPU的游戏实在是太少了,游戏开发者针对新显卡进行优化已经足够困难,更无需说再为SLI或CrossFire进行优化。
随着单核显卡计算性能的显著提升,大家已经不需要依靠SLI或CrossFire来尝试榨干一款游戏的性能了。英伟达有意在低端或是甜品卡上取消SLI接口,让想要更强性能的用户都去买高端卡以保证销量。而随着如DLSS等提升游戏帧率技术的成熟,SLI技术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SLI确实不划算。但我们仍然相信,SLI和CrossFire作为时代的产物,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重新绽放其光彩。但至少目前,它们可能只是有钱人和发烧友的玩具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