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深入理解PR值过高含义,新版从零开始PR剪辑教程,五分钟优化视频参数避免导出错误宝典!

深入理解PR值过高含义,新版从零开始PR剪辑教程,五分钟优化视频参数避免导出错误宝典!

大家好,我是旺仔。从事影视行业已经多年,经历过各种类型的宣传片制作,从Final Cut 7到Final Cut Pro再到Premiere,我都有涉猎。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何不再继续使用Final Cut Pro,原因很实际,它只能在苹果系统上运行,而我主要使用Windows电脑。对于剪辑师来说,软件只是工具,关键还是要靠剪辑思维。但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仍是成为剪辑师的重要基石。就像毕加索在创作荒诞作品之前也需要扎实的写实训练一样,剪辑也是一门需要基础技能的艺术。

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Premiere的实用教程。这个教程是为了完全没有基础的小伙伴准备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这款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正式的学习。

在开始学习Premiere之前,了解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专业术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剪辑、摄影、包装、调色、合成等工种的语言基石。

我们来谈谈视频的基本属性:帧与帧速率。视频的本质是由一系列静态图片连续播放形成的。当这些图片以极快的速度播放时,我们就会感受到流畅的动作。每一帧就像是一张静态图片,而帧速率则是指每秒显示的帧数。

以电影为例,如果一部电影的帧率是25fps,那就意味着每秒钟播放了25张图片。常见的帧速率包括PAL制的25fps、NTSC制的30fps以及60fps等。

那么,为什么电影选择使用24帧每秒的标准帧速率呢?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有声电影时代。帧率的选择需要在声音质量和制作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帧率低于24帧每秒,声音播放会失真;而如果帧率太高,制作成本会大幅上升。为了平衡这两方面因素,电影行业最终选择了24帧每秒作为标准帧速率,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还需要了解电视广播的两种制式。由于早期摄像设备和照明设备容易受到电力频率的干扰,因此拍摄帧率需要与电力频率同步以避免画面闪烁。欧洲等地区使用50Hz的交流电,采用PAL制,帧率为25或50帧每秒;而北美等地区使用60Hz的电力系统,采用NTSC制,帧率为30或60帧每秒。

NTSC制中的29.97这种非整数的帧率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早期的黑白电视是30帧每秒,但当加入彩色信号后,会与彩色视频信号产生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保持与黑白电视的兼容性,帧率被微调至29.97帧每秒。虽然这种微调一直沿用至今,但如果视频内容主要面向移动设备或网络平台播放,则无需考虑传统广播的兼容性,可以直接使用更适合现代显示器和手机屏幕的帧率,如30或60帧每秒。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像素分辨率与视频比例。像素是数字图像的最小单位,可以想象成一个个带有颜色的小方格。当我们放大一张照片时,就能看到这些像素块。分辨率是横向和纵向像素数量的乘积,常见的分辨率有1920×1080(1080P)和3840×2160(4K)等。简单来说,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

而视频比例则是视频画面的宽度与高度的比例关系,常见的比例有16:9和4:3等。不同的视频格式可以比喻成装着同样内容的不同容器。比如MP4和某些其他格式,虽然装的是同样的视频内容,但MP4更小更方便传输和存储,因此更常用于网络和移动设备。

再来说说视频格式和编码解码。在影视行业里,编码和解码是两个核心的概念。编码是将原始的音频或视频数据进行压缩转化成某种视频格式的过程;解码则是将已经编码过的文件还原成原始音视频数据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格式要根据具体的用途来决定。比如H.264格式压缩率高、画质清晰,适合传播成品但可能不适合二次剪辑等。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了。理解这些基础术语是成为剪辑师的第一步。如果觉得有所帮助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加关注哦!我会继续分享更多实用的剪辑技巧给大家!我们下期再见!记得点关注不迷路哦!


深入理解PR值过高含义,新版从零开始PR剪辑教程,五分钟优化视频参数避免导出错误宝典!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