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高考英语的C篇和D篇阅读理解,学生们经常感到困扰。这些文章篇幅长、内容复杂,单词看似都认识,但信息量庞大,难以抓住重点。
为了帮助高中生提高这部分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了解这些文章的特点。它们多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结构清晰。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就等于掌握了阅读理解的钥匙。今天,就为大家分享3招“结构化阅读法”,让你快速把握说明文的重点,提高答题准确率!
为什么需要学习文章结构呢?因为高考命题的“潜规则”就在于此。高考C篇和D篇的阅读理解文章常常设下“陷阱”,比如因果关系隐藏在长难句中,对比点分散在段落间。一旦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就能洞悉命题人的思路,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解析常见的5大说明文结构:
1. 描述结构:这种结构主要对某一事物进行详细的描述,如自然现象或技术原理。例如,“亚马逊雨林以其巨大的生物多样性而著称,它是地球上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 这句话就展现了典型的描述结构。信号词包括“例如”、“特点”等。
2. 顺序结构:这种结构按照时间或步骤的顺序呈现信息,常用于描述事件的发生或过程。例如,“进行实验时,首先准备材料,然后按照手册中的步骤操作。” 信号词包括“首先”、“然后”、“最后”等。
3. 对比结构:分析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与不同点。例如,“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而化石燃料是有限的资源。” 信号词有“然而”、“相反”等。
4. 因果结构:解释某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结果。例如,“由于森林砍伐,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了气候变化。” 信号词包括“因为”、“导致”等。
5. 问题解决结构:先提出问题,再给出解决方案。例如,“一些地区缺乏清洁用水,这促使了先进净化技术的发展。” 信号词有“挑战”、“问题”、“解决方案”等。
掌握了这五大结构后,还需要通过实练来应用。我们提供三步训练法,帮助学生逐步精通:
第一步:识别信号词。在这一步中,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如何识别文章中的信号词,并判断其所属的结构类型。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快速掌握判断技巧。
第二步:拆解文章脉络。使用结构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主干和分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第三步:从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学生需要学会从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实战演练示例:
原文:“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科学家现在提出云增亮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法涉及将海水微滴喷入云层以反射阳光。”
结构分析:这段文字包含了因果结构和问题解决结构。
命题预测:细节题可能会询问云增亮技术的具体步骤;推断题可能围绕全球变暖的影响;主旨题则可能考查文章的核心议题。
阅读说明文的核心不在于翻译,而在于理解文章的结构。只有掌握了文章的结构,才能轻松应对高的C篇和D篇阅读理解,稳步提高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