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梳理机后部梳理工艺的优化与创新探讨
梳理机后部梳理工艺配置中存在着一个难以平衡的难题,即棉层定量的大小对梳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过小的棉层定量不利于握持,而过大的定量则不利于精细梳理。这一问题已成为行业的焦点和“隐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梳理工艺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较小的棉层定量实际上有利于分梳过程。较薄的棉层在刺辊和锡林—盖板间的梳理过程中,能够更精细地处理每一根纤维,从而直接提升梳理品质。
假设在保持梳理机产量、刺辊梳理度和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棉层定量降低50%,喂棉罗拉的线速度会相应增大100%。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时间内,棉层或棉束经过刺辊梳理的时间和次数会减少50%。但理论上,每根纤维所受到的梳齿次数是相同的,这种工艺模式被称为“薄喂快进”。相较于传统的“厚喂快进”工艺,“薄喂快进”能大幅度改善棉层内外纤维的梳理均匀度,减少刺辊的梳理度差异率,并显著降低纤维和棉束受损的风险。这种工艺模式还能减少棉层与刺辊齿条之间的接触压力,减少纤维损伤及附加棉结的产生。
在设定梳理机的后部梳理工艺时,我们以一台产量为50 kg/h的梳理机为例,详细考虑了棉层定量、纤维平均长度、刺辊参数等多个因素。通过计算,我们得知在两种不同喂入方式下,每根纤维所经历的梳理齿数是相同的。但“薄喂快进”工艺模式下,每克纤维或每根纤维所经历的梳理齿数较传统工艺减少了约一半。这种改进带来了显著的内外纤维梳理均匀度的提升。
要实现“薄喂快进”工艺,现有的棉层加压和握持喂棉技术还需要进行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提出了细分段加压握持的喂棉概念和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压缩空气加压原理,作用于细分段的加压握持面,确保每个分段都受到均衡的加压力。为了实现这一方案,喂棉板被横向分割为多个小段的加压握持块,每个分块的宽度从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不等。这样的设计使得每个分段都能独立进行加压和握持,消除了过去对棉层加压过盈或不足的问题,显著降低了纤维与喂棉板的滑动摩擦损伤。
为了进一步优化梳理机的生产质量和匀整效果,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被引入到生产过程中。这种被称为“细分段气加压握持液流传导检测喂棉技术”的创新方法,通过向气囊中注入检测用液体介质,利用传感器间接测量出棉层的横向密度变化率。这种方法为自调匀整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信号,实现了对喂入棉层平均厚度的精确检测和控制。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还对整个纺织行业的发展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梳理机后部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我们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纤维损伤、优化生产质量。这些努力为纺织行业的持续进步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引领着纺织机械装备技术的升级革新,为后续的工艺流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