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公差相关概念及术语的解释
(1)公称尺寸:设计时确定的理想尺寸,也就是图样上明确标出的形状要素的尺寸。如图中的红色标注部分即为公称尺寸。
(2)实际尺寸:零件经过加工后,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尺寸。例如,14.980。
(3)极限尺寸:允许零件尺寸变动的最大和最小极限值,也就是尺寸要素的最大和最小尺寸范围。
(4)尺寸偏差:某一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的差值。其中,上极限偏差和下极限偏差统称为极限偏差,这个偏差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
(5)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即允许尺寸变动的范围。
(6)公差带:由上下极限偏差所确定的区域范围。
(7)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作为确定尺寸偏差和公差的基准线,即零偏差线。
附带公差带示意图解(以孔公差带为例)
二、简述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按照标准规定,公差带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共同构成。
(1)标准公差:标准中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数值。标准公差分为20个等级,即IT01、IT0、IT1至IT18。根据公称尺寸和标准公差等级,可以查出该尺寸的公差数值。
(2)基本偏差:用于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也就是上极限偏差或下极限偏差。通常将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根据公称尺寸和基本偏差系列,可以得知尺寸的基本偏差数值。
例如,已知公称尺寸为30,基本偏差代号为D,查阅相关表格可以得出下极限偏差为+0.065。
(3)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字母和标准公差等级数字组合而成。例如,H8代表孔的公差带代号,s6、f7代表轴的公差带代号。已知公称尺寸和公差带代号,可以通过查表计算出尺寸的上、下极限偏差值。
三、配合概念的解析
公称尺寸相同且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配合。配合时,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不同,即孔、轴公差带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出现间隙、过盈或过渡配合。配合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四、基准制的简要介绍
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分别是基孔制和基轴制。基孔制是以孔为基准,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其公差带为基本偏差;基轴制则是以轴为基准,形成各种配合的制度,其公差带为基本偏差。通常优先选用基孔制。
五、极限与配合的标注方法说明
(1)零件图上的标注:零件图上的公差标注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公称尺寸后只标注公差带代号;二是在公称尺寸后标注上下极限偏差的数值;三是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上下极限偏差数值,此时上下极限偏差需加括号标注。
(2)装配图上的标注:在装配图上,应标注配合部位的公称尺寸和配合代号。配合代号以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根据装配图上的标注,可以通过分子和分母是否含有H或h来判断是基孔制还是基轴制标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