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大约三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那时,我们有一门翻译课。有一次,老师察觉到大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索然,于是出于无奈,他建议我们可以去图书馆阅读或者旁听其他系的课程,但不允许我们回寝室睡觉或去城里闲逛。老师的诚恳建议让我深受触动,意识到青春不应该被虚度,时光应该被珍惜。我决定下次翻译课时去中文系旁听古典文学课程。如今回想起来,虽然当时的做法有些不妥,但成为老师后,我更加理解并担忧着那个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那位翻译老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他中英文功底深厚,具有丰富的文学翻译经验,擅长以生动的表达方式传授知识。他的课堂充满激情,总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关于这位老师的更多故事,此处暂且不表。
我想简单分享一下我去中文系旁听古典文学课程的经历。当时,我觉得中文系的老师讲课并不够精彩,远不及我的翻译老师。我记得当时使用的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教材。在讲到某个词的用法时,老师借题发挥,提到了日本学者对古汉语的研究。他通过举例,让我对日本学者在古汉语研究方面的严谨治学态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对日本学者对“处”字用法的研究一直抱有疑问,所以至今难以忘怀。这个字的用法我一直铭记在心,每当读古诗词遇到“处”字时,我都会特别留意。虽然读古诗词只是我的业余爱好,遇到的带有“处”字的诗词句子并不多,但每次遇到我都会深入思考其含义。
后来,我购买了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并查阅了“处”字,但未找到相关解释,不免有些失望。直到几年前,我读到《诗词曲语辞辞典》(书局,2014年),其中王鍈先生为该辞典所写的序言解答了我的疑问。
王鍈先生提到了岳飞的《满江红》词首句中的“处”字令人费解。他通过广泛查阅语文辞书并特别留心带有“处”字的句子,发现“处”有时并不指处所,而是指时间。为了解释这一用法,王鍈先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搜集了大量的例子。
我们在进行汉译外,特别是古诗词的外译时,应该特别留意“处”字表示时间的用法。我手头的古诗词英译本似乎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岳飞的《满江红》词为例,很多翻译家在翻译时往往将“处”译为处所的意思。但实际上,“处”有时并不表示处所而是表示时间。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我建议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处”字的实际含义。看到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宇文所安先生所译的杜甫诗,他准确无误地将“处”译成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这让我深受启发。
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翻译工作,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