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探访“潘潘儿学姐”的世界,全面解锁中考语文备考知识!
今天,我们将深入挖掘多义词“策”的多重内涵。
据《说文解字》所述,“策”的本义为“马鞭”。如秦始皇的“振长策而于宇内”,这里的“策”就是其原始含义,表示用马鞭驾驭天下。
从“马鞭”这一本义出发,“策”可以延伸出动词的用法,表示鞭策或鞭打。在《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的“策”便是此意,表示不按正确方法鞭策马匹。
“策”也可以由具体的竹制马鞭引申为“拐杖”的意思。例如,在子瞻杖策载酒中的“策”即是拐杖。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引申出“拄着拐杖行走”的动作。陶渊明诗中的“策扶老以流憩”便是指此意。
“策”还有古代写字用的竹简的含义。例如,“退而论书策”,“策”即指记录知识的竹简。进而可引申为记载的意义。在古代,“策勋”便是记录功勋的行为,《木兰诗》中的例子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古代,文书多写在竹简上,因此“策”也指代古代帝王对属下的文书,即策书。如“晋侯嘉焉,授之以策”,“策”即为此意。“策”也指皇帝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考试中的策问,从汉始,皇帝常把政事方面的问题写在“策”上,如《汉书文帝纪》中的例子所示。
除此之外,“策”还可以表示策略或谋略。如“此胜之一策也”,这里的“策”便是策略的意思。至此,我们已经详细讲解了“策”在文言文中的常用含义。你是否已经记住这些含义了呢?让我们在下一课中再次回顾并深化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