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汽车OBD应用实测解析:实用性与未来展望

汽车OBD应用实测解析:实用性与未来展望

今年车联网领域的热门话题无疑是OBD接口技术。随着汽车科技的飞速发展,车辆的网络连接方式仍然充满未知。传统的GPS导航逐渐被手机应用取代,而新近兴起的云狗服务也日趋成熟。OBD接口的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智能硬件的大背景下,“硬件+云端+智能手机”的模式备受欢迎。OBD接口采集车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再通过手机APP展示应用,挖掘后续服务市场已成为主流模式。雷科技对OBD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进行了深入梳理(详见文章:OBD打破汽车信息孤岛成争夺焦点)。市场中的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巨头、汽车制造商、硬件生产商、保险公司和运营商等角色。这些企业推出的OBD服务涵盖汽车导航、驾驶数据、车辆信息、生活服务、安全以及社交等多个方面,都是围绕汽车大数据展开,旨在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保险产品。

外置OBD盒子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问题,可能注定了它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OBD盒子的定位非常尴尬。由于汽车厂商在设计之初将OBD作为诊断接口,并未对外开放给普通用户使用,通常隐藏于驾驶台的隐蔽处。这使得车主在安装OBD盒子时面临诸多不便,甚至可能影响驾驶操作。许多车主反映,OBD盒子的放置位置影响了驾驶体验,汽车厂商似乎更倾向于开发前装内置的OBD系统。

OBD所能读取的信息非常有限。虽然OBD可以传输一些车辆数据,但很多车主认为这些数据行车电脑上已经显示,使用手机接收和查看这些信息显得多余。而且,由于OBD主要由第三方厂家提供,这些厂家往往无法获取到厂家的私有协议数据,只能读取公共协议的内容,大大降低了OBD的实用价值。当前的第三方OBD设备只能读取数据,无法写入数据。一些故障排除可能需要软件方式进行干预,但由于第三方无法写入数据,这一操作无法实现。这是汽车厂商为保护车辆安全性和稳定性而设置的机制。

OBD在车辆熄火后缺乏服务也是一个问题。虽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OBD传输数据到手机,看似智能化,但在离开车辆的情况下,OBD并未发挥远程监控的作用。类似穿戴手环使用期限不长的问题一样,这些现实困扰使得OBD的实际使用率很低。很多人一开始可能觉得新鲜,但很快就将其束之高阁。低使用率直接影响OBD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针对上述问题,个性化保险服务被认为是OBD最有前景的商业模式之一。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辆车定制保险折扣看似美好,但同样面临隐私的顾虑。车主对于自己的行车路线等个人信息被保险公司掌握持谨慎态度。针对这些问题也有人认为OBD作为一个过渡性产品有其局限性。真正的车联网应该建立在汽车行业统一的标准之上,设备内置于汽车内部并由客户自主决定是否开启。虽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却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汽车OBD应用实测解析:实用性与未来展望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