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史
有线电视发展至今,其功能已趋于完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那根同轴电缆的潜力被发掘得淋漓尽致。它不仅能够传输数百个直播频道,还为电视用户提供了互动点播和宽带上网的便捷服务。即使在光纤入户已经普及的当下,同轴电缆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展示了强大的竞争力。
在无线技术如4G和Wifi广泛普及的时代,人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何电视不能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呢?今天,让我们一同回顾电视的发展历史,探究有线电视的演变历程。
早在黑白电视机时代,电视信号最初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送的。当时的模拟电视(我国采用PAL模式)与收音机类似。在80年代,电视机还是一种“奢侈品”,人们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来观看电视。由于当时的模拟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电视画面上常常会出现“雪花”。为了改善接收效果,人们会在室外安装天线来增强信号接收。如今这种无线信号已经逐渐被淘汰,人们无法再通过接收模拟电视信号来观看电视。
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90年代中期,各个城市开始建立自己的有线电视网络。这些网络以县为单位建立,并扩展至乡镇和大型厂矿企业。当时,台网尚未分离,有线信号线(同轴电缆或闭路线)被连接到千家万户。新建住宅楼中,有线电视入户已经成为标配。用户只需在广电部门开户,缴纳一定的收视费,就能观看电视。这一时期,通过同轴电缆传输模拟电视信号,电视信号受到的干扰大大减少,画面清晰稳定,不再有“雪花”的困扰。那些曾经林立在屋顶的“鱼骨天线”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数字电视大约在2005年左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用户需要使用机顶盒接入有线电视网络,并且每个家庭通常可以配置多个机顶盒。这时候,机顶盒需要通过插卡等方式进行开机鉴权,以控制非法搭线的行为。数字电视的标准定为DVB-C(通过同轴电缆传输数字信号)。此后,数字电视由标清发展至高清,不仅提供了直播服务,还建设了互动平台,实现了数字电视的互动点播功能,标志着有线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无线网络数字电视的应用。其中最大的应用是在公交车上使用的移动电视。无线网络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和地面接收的方式传播电视节目。移动数字电视便是其应用之一,只要移动载体如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安装了接收装置,就能清晰地收看到电视画面。虽然有人疑问为何电视不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但实际上,无线电视一直在我们身边得以应用和发展,比如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就是无线网络数字电视的一个典型代表。IPTV(有线网络数字电视)的发展也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IPTV时代,相关行业也在逐步转向以IPTV为核心的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