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同事每天的微信步数总是少得可怜,领导一眼就能看出他在上班时间偷懒摸鱼。到了月末绩效评价时,他的排名自然垫底,这也让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感到担忧。于是,他决定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不再摸鱼,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
曾经,公司有过一段微信步数打卡的时期。为了展现自己勤奋的一面,我曾经让家里的狗狗帮忙完成步数任务。有一天领导注意到我的步数记录非常稳定,还表扬我坚持运动的精神。虽然我不敢说出真相,但内心依然担心领导知道真相后会对我的印象变差。
之前公司有个同事,微信步数总是显示走了好几万步,领导误以为他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对他赞不绝口。但后来得知他上班时经常外出遛狗并从事私人的业务。结果年底裁员时,他成为了第一批被裁的员工。如今听说他转行做外卖员后,步数更是突飞猛进。
我的日常微信步数总是在几十步左右徘徊,老板误以为我在办公室勤奋工作,但实际上我却在偷偷溜出去逛街。有一次,老板竟然公开表扬我工作认真,这让我站在台上尴尬无比。心里暗自后悔没有好好表现自己。
我有个同事每天微信步数都显示两万多步,同事们误以为他很勤奋。直到有一天我们得知,他是将手机绑在狗狗身上让狗狗跑步挣步数。虽然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却反映了他的真实性格和态度。
单位里有个同事天天炫耀自己的微信步数高,声称自己工作忙碌至极。但领导通过监控发现他在楼梯间溜达以增加步数,于是他被调到仓库搬货作为惩罚。真正的努力不是靠炫耀步数来证明的,而是要通过实际的工作表现来体现。
如今的工作环境与过去截然不同了。过去上班时还需要偷偷地玩手机生怕被领导发现;而现在通过微信步数就能轻松判断出同事是否在摸鱼。步数少的话很可能就是在工位上偷懒。这种变化让人感觉时光流转,现在反而是领导难以躲避步数的监控和分析。
我的同事每天微信步数只有几百步,后来我才知道他上班时经常摸鱼,要么坐着不动要么去茶水间刷手机。尽管领导常常夸赞他工作认真,但这种反差让人哭笑不得。我们也开始思考这种数据监控的利弊。虽然它能有效反映一些问题,却也让人失去隐私。
今天看到朋友圈有人晒出走了两万多步的步数记录。同事A惊讶地说:“你今天运动量好大啊!”同事B则调侃道:“说不定他是去逛街了。”我们办公室的人都笑了起来。后来听说他因为步数了太多个人生活细节,上班时也开始小心翼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