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中的“病”字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一、核心知识点概述
在文言文中,“病”字具有丰富的含义,主要涵盖重病(名词)、问题或缺陷(名词),以及责备或批评(动词)等用法。
二、具体实例解析
1. 本义示例:重病(名词)
例句:“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解析:在此句中,“病”字即表示严重的疾病,如成语“病入膏肓”即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治。
2. 引申义示例一:问题、缺陷(名词)
例句:“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解析:“病”字在这里从表示身体疾病引申为表示行为或事物的缺陷,也可指人的过失或社会的弊端。
3. 引申义示例二:责备、批评(动词)
例句:“诟病不已”。
解析:在此,“病”字进一步引申为责备,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批评。
三、学习技巧提示
1. 对比记忆法:将“病”与“疾”进行对比,注意它们在语境中的程度差异。
2. 语境理解法: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病”的抽象义和动词义。
3. 词义逻辑链:从“病”的本义(身体重病)出发,理解其如何引申为事物缺陷,再进一步引申为对缺陷的责备,形成词义逻辑链。
四、常见误区提示
需明确区分“病”与“疾”二字,“疾”多指轻病或快速,而“病”则更多指重病或缺陷。
五、学习问题设计
1. “病”在文言文中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如何与“疾”进行区分?请举例说明。
2. 当“病”表示“缺点”和“责备”时,如何通过语境判断其词性?请具体阐述。
3. 文本中提到的“诟病”在文言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是什么?能否提供实例说明?
4. “病”的引申义“缺点”是如何由本义发展而来的?其逻辑关系如何?请结合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5. 在文言中,作为动词使用的“病”有哪些常见的搭配形式?能否举例说明?
六、复习与总结
回顾“病”在文言中的多重含义,包括重病、问题、缺陷(名词)以及责备、批评(动词)。重点区分名词性的“疾病”、名词性的“缺点”、动词性的“责备”。学习策略包括链条式记忆、对比辨析、语境判断等。
七、应用检验与题设
设计包含选择、简答、分析和应用等多种题型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病”字在文言中多重含义的理解与运用。
八、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通过经典例句强化记忆,注意词义辨析,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运用。通过反复练习,深入理解“病”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