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纪中期,我国的考古学家在安徽肥西县发掘出一个古老遗址,其中展示了一幅五千多年前人们的生活画面。在这之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一座地面式房址中的红烧土台睡炕,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床”的形态。
床,是人们用来睡觉的一种工具。在人类早期,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专门的睡具,他们以坐睡的方式休息,即将身体蜷成一团入睡。这种方式显然非常不舒服,长时间下来会对脊椎造成压力。随着人类学会利用岩石遮风避雨,他们的睡姿开始有所改进,开始靠在洞壁或石壁上入睡。虽然仍是坐睡的一种形式,但比起蜷缩身体要舒适得多。当时的北京人便采用了这种方式。我去过北京周口店参观过他们居住的山洞和山顶洞,发现洞壁平滑,可以依靠入睡。然而这种方式依然不够舒适。随着条件的允许,人们开始选择直接躺下来睡觉。随着火的发明和长期使用,人们开始利用火将地面烤干以抵御湿气的侵袭,卧睡逐渐取代了坐睡的地位。随着原始人学会建造房屋,这种卧睡的习惯也被带入了房屋中。
在西安的半坡遗址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子供人居住。这些房子非常小,只有几平方米大小,人们只能围坐在灶坑周围休息或睡觉。随着四周墙壁的建立和家具设施的完善,半坡人开始从坐睡转变为躺睡。然而这种躺睡更像是现在人们坐在躺椅上的倾斜姿势。古代的河姆渡人和后来的北方人类为了应对潮湿环境,选择将房屋建在树上模拟鸟类居住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巢居”方式。但对于床的真正定义,要从“广”字入手,“广”字代表依山而建的房子,“床”便是其中的用具。随着历史的发展,“床”的定义逐渐狭义化,特指用木材制造的睡卧用具。床的起源历史悠久,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的木床设计精美、既扎实又宽敞,兼顾休息与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
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不断演变,床的家族愈发丰富多彩。从传统的木床到现代的水床、各种功能性的智能床等,床的发展史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床也在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睡眠质量的重视与探索。展望未来,深睡功能的床能让人们快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梦境功能的床能让我们享受愉悦的梦境体验,而保健功能的床甚至能将理疗等保健手段融入睡眠中用于治疗某些疾病。美容功能的床则通过刺激新陈代谢等手段帮助我们实现长高、减肥、美容等愿望。除此之外,可能还有更多令人惊奇的新式床等待我们去探索和体验。对于未来的床会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我满怀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