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谐音广告语的盛行:利弊解析

谐音广告语的盛行:利弊解析

记者 | 马越

编辑 | 韩翔

在王和李诞的大力推广下,“谐音梗要扣钱”这一说法已经深入人心。那么,究竟何为“谐音梗”呢?

谐音梗是借助汉语中同音语素丰富的特点,运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词来替代原本的字词,从而达到富有意趣的修辞效果。实际上,这种语言艺术早已被运用得出神入化。比如,在高考日,家人们会穿上寓意深远的服装,妈妈的旗袍代表“旗开得胜”,爸爸的马褂象征“马到成功”,学生穿的紫色则预示“紫腚(指定)能行”。这些都是谐音梗的经典应用。

无论是巧妙运用还是过度滥用,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现今的广告行业中,谐音梗的创意确实丰富多彩。

让我们回顾几个近期的谐音梗案例。

首先是麦当劳的新环保举措。为了环保,麦当劳决定从某月某日开始逐步停用塑料吸管,采用更加环保的无吸管饮嘴杯盖。这一改变的口号是“为了地球,我不‘管’了”。麦当劳还制作了创意动画视频,情节翻拍经典场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宣传这一举措。

其次是知乎与母亲节的跨界联名。母亲节前夕,知乎与南方黑芝麻糊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知妈乎限量款黑芝麻糊”的产品。这次合作模仿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广告,将“土到极致就是潮”的概念发挥到极致,旨在吸引用户关注知乎的母婴内容。其中,“知妈乎”与“芝麻糊”的谐音梗巧妙结合,为合作增添了一份趣味性。

还有雪碧的广告语更新。夏季饮料大战前夕,雪碧更新了其广告语,将原来的“透心凉,心飞扬”改为“透心凉,渴释放”。其中的“大声碧碧你的渴”,是社交广告的一部分,旨在鼓励消费者大声表达需求。这一广告创意源于网络流行语,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吸引年轻人。

中英文结合的谐音梗在广告中也是一种独特的潮流。例如,天猫与VANS为迎接鼠年推出的动画歌曲《VANS如意》以及鼠年联名产品,其中的“祝你VANS如意”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些广告中的谐音梗创意各异,虽然它们在喜剧综艺中可能被视为初级笑点,但在广告中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谐音梗的制造相对容易,主要依赖谐音产生笑点,而在高级幽默中,逻辑思考同样不可或缺。广告行业的创意人士表示,虽然谐音梗作为文案入门相对简单,但质量有高有低,过度使用可能会产生误导,尤其是对小朋友。这些谐音梗广告的泛滥与社交网络环境息息相关,追求短平快的大背景下,品牌需要频繁更新文案,而谐音梗成为了节省时间的通用模式。


谐音广告语的盛行:利弊解析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