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重组美味之旅:合成牛排背后的真相,粘出来的肉究竟有何玄机?

重组美味之旅:合成牛排背后的真相,粘出来的肉究竟有何玄机?

作为一名热爱牛肉的人,经常因为时间不足而难以选购优质的肉类,通常只能依靠速冻牛排来解馋。虽然速冻牛排方便又便宜,附带的调料包还能让我轻松烹饪,但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令我深感不安。

网络传闻在澳洲的肉类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由肉胶制成的“合成牛排”,这些牛排居然是由次品肉块和特殊的肉胶拼接而成。更令人的是,这种“拼接肉”已经成为全球肉类行业的潜规则。

这些碎肉是如何通过某种神奇工艺变成美味的牛排的呢?原来,这其中离不开卡拉胶、TG酶等食品添加剂的协助。卡拉胶具有保水和粘合碎肉的功能,而TG酶则能促进蛋白质分子间的交联,帮助重组碎肉。

为了验证这一工艺的实际效果,实验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添加的肉胶带有类似过期奶粉的气味,加水后变得粘稠。将其均匀涂抹在碎牛肉上,经过塑形、压实、排除空气等步骤后,静置6小时,再进行冷冻处理。

经过这样处理的牛排,从外观上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煎好的口感也令人满意,肉质嫩滑且不松散。

这让我不禁好奇,市场上出售的牛排是否也含有这种胶呢?实验员在超市发现,许多牛排和牛肉制品都添加了卡拉胶、谷氨酰胺转氨酶等食品添加剂。业内人士透露,只要查看配料表就能识别真假,配料表越复杂越不靠谱,只有牛肉那就是原装的。

重组牛排的生产利润令人。超市里的成品腌制牛排价格几乎是菜市场牛肉价格的三倍。更令人惊奇的是,国内已经有全自动化的重组牛排生产机器,只需要碎肉和粘合剂就能生产出整块肉。

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思考,原本廉价的肉碎通过特殊工艺竟然能变成高价的上等牛排,这其中的利润实在惊人。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富含化学元素的肉是否安全?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吃肉胶牛排会导致疾病,但重组肉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比正常肉类更容易感染细菌。碎肉因为接触空气的面积增大,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如果未完全烹制熟透,细菌严重超标,可能引发食物中毒、腹泻等症状。

受成本低廉的利益驱使,一些商家仍然广泛使用肉胶来制作成本较高的牛排等肉品。大量这样的合成肉流入市场,让人对公众的健康安全感到担忧。

对于喜爱牛排的朋友们来说,以后在购买时真的要提高警惕了。

本文由“综合新闻”整理;资料来源于各类新闻报道。若涉及侵权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有哪些独特的姓氏,也是一大趣味话题。


重组美味之旅:合成牛排背后的真相,粘出来的肉究竟有何玄机?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