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窝:古老行业的现代挑战与传统坚守者的故事——余成明的历程
燕窝,这一传统滋补品,历来受到国人的喜爱。虽然现代科学并未证实其超乎寻常的营养价值,但这并未影响人们对燕窝的热爱。随着国人经济实力的增强,燕窝需求不断增长,价格也水涨船高。采燕窝却是一项极为危险的工作。在这个行业中,余成明成为了当地几乎唯一的采燕窝人。
在四川省雅砻江边的青纳乡海子村,余成明沿袭传统的采摘方式,在峭壁上采摘燕窝。这是村里自清朝就延续下来的传统。余成明是那些与悬崖共舞的采燕窝人之一,他的工作涉及寻找金丝燕的栖息地,其中一些燕子居住在雅砻江岸的悬崖峭壁上。
采燕窝的危险性不言而喻。自清朝中期以来,当地就有攀爬悬崖峭壁、挖掘燕窝的传统。愿意从事这项危险工作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余成明却始终坚持,即使面对极其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选择继续传承这一传统手艺。他的坚持不仅是对生活的追求,更是对传统的尊重与坚守。
余成明的采燕窝方法非常传统。他使用攀岩绳索和伸缩套杆,将自己“挂”在悬崖峭壁上,进入燕洞掏取燕窝。每年四五月份,他会外出采燕窝,工作范围远至甘孜、雅安、乐山等地。在这个数百公里的范围内,余成明熟知40多个燕洞的位置。他的工作不仅需要艰苦的体力,还需要极高的勇气和决心。
尽管采燕窝的过程十分艰险,但余成明有着自己的坚持和信念。他坚持每个燕洞一年只采摘一次,只在燕子生蛋之前进行采摘。他理解并尊重生命的循环,即使他们是采燕窝的,也要给燕子“生儿育女”的机会。只有生生不息的燕群,才有源源不断的燕窝。
近年来燕窝价格的连年上涨让余成明的辛苦劳动更显价值。但由于采燕窝工作的危险性,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余成明曾希望儿子继承他的手艺,但最终因担心儿子的安全而放弃了这一想法。尽管如此,余成明依然坚守在采燕窝的岗位上,希望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然而面对现实的困境和年轻一代的选择,他也意识到传统手艺的失传可能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尽管如此,他的坚守、执着和信念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
余成明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初心、坚持自我、珍视传统文化与手艺的传承价值。在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也要珍惜生命的价值,找到时代的平衡点,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保持自我,传承文化,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