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小黄车结束关锁与禁停区无声警告:共享单车入栏结算的挑战解析

小黄车结束关锁与禁停区无声警告:共享单车入栏结算的挑战解析

共享单车管理新模式:“入栏结算”的推进与挑战

近日,北京市部分区域开始实行共享单车“入栏结算”新举措。在此下,停放在指定区域内的共享单车按正常价格计费;若停放在禁停区域,则需支付额外的“调度费”或面临警示处罚。那么,这一新的实施效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探讨。

问题一:禁停区警示未能如期实施

据报道,东城区、昌平区回龙观、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周边等区域已实施“入栏结算”。但在实际体验中,记者在禁停区停车时,共享单车APP并未发出警示或警告,仍可正常结算费用,多次违规停车也没有被增收费用。

问题二:推荐停车区指示不明确

共享单车APP地图上的禁停区有明确的标识,但推荐停车区的指示相对模糊,仅有蓝色“P”标识,市民难以判断停车是否在规定区域内。即使设置了推荐停车区,周边停车秩序依然混乱,需要进一步宣传引导。

回溯到2017年,北京曾在朝阳三里屯地区试点共享单车公共电子围栏,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广泛推广。如今,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增加,规范停放已成为重要的监管问题。

此次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显示,多数违规停车行为并未受到应有的警示或惩罚,企业也仍在观望状态。从企业的角度看,限制用户停车范围可能增加客户流失风险。推行“入栏结算”需要单车企业共同执行,并需要统一标准来引导企业共同努力。

关于技术层面的问题,电子围栏的推广受到技术水平和成本的限制。当前的电子围栏技术包括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技术和蓝牙设备两类。卫星定位技术虽然兼容性较强,但存在定位精度和信号延迟等问题;而蓝牙方式虽然定位更精准,但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较高,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适配性问题。

哈啰出行表示已完成新一代电子围栏技术的研发,能更精准地判断单车停放位置。专家建议,对共享单车停放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管理,从禁停区到推荐停车点再到规范停车区,但包括用户适应度、规划、企业间车位互通、政企间数据交换等在内的多个环节需要更多时间来适应和协调。

“入栏结算”的实施需要企业、用户和城市的共同努力。需要制定更明确的标准和引导措施,企业加强技术支持和执行力度,用户也逐渐适应新的停车方式并养成良好停车习惯。只有这样,“入栏结算”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共享单车的规范管理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记者陈雪柠、实习生臧珈翊,监制张力,编辑初心,流程编辑孙昱杰负责此次报道。


小黄车结束关锁与禁停区无声警告:共享单车入栏结算的挑战解析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