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睡眠是大脑进行信息存储和废物清理的关键过程。成年人通常需要每晚获得7至9小时的睡眠。缺乏睡眠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和焦虑等问题。有些人可能会经常感到困倦,但却难以入睡,或者夜间频繁醒来,难以维持长时间的安稳睡眠。这些情况如果超过三个月并且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难以入睡,就可以归类为慢性失眠;若是持续时间少于三个月,则可能是急性失眠的症状。
当我们闭上眼睛却无法入睡时,这其实是熬夜的一种表现。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睡眠的几个阶段,包括入睡期、浅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期。只有当我们进入快速眼动期时,身体和大脑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这样的睡眠才能被视为优质的。即使我们闭上眼睛,脑电波的活动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清醒时和睡着时的脑电波波形是完全不同的。
从专业角度来看,即使你只是在闭目养神,这并不能起到真正的睡眠休息作用。它并没有达到浅睡期,更像是“准备入睡”的状态。长期熬夜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包括大脑缺血缺氧、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更严重时,可能会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出现诸如食欲减退、胸闷、心慌等症状。
如果你长时间面临闭眼却无法入睡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合的治疗建议。也有一些助眠的小技巧可以帮助你改善睡眠状况。
要了解自己的失眠原因,通过自行解压或其他方式缓解压力。如果是与工作相关的问题,晚上尽量避免思考白天的事情。清理烦恼,主动想一些愉快的事情,这有助于放松心情并促进入睡。
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改善失眠的有效途径。失眠往往与过去的生活模式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变旧有的生活模式,建立新的生活场景。增加文体活动和适当运动是改善失眠的良方。
建立睡眠条件反射也很重要。让床和睡眠建立联系,形成“沾床就睡”的习惯。避免在进行看电视、听音乐、刷朋友圈等活动。如果躺在的20分钟内还无法入睡,可以下床走动10分钟,等有困意后再休息。
调整心态也是关键。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短暂的失眠,因此出现失眠时不要过于敏感和焦虑。不要过分关注自己是否睡得着,放松心态反而可能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小贴士:根据生物钟的规律,晚上10点半到早上7点半是最佳的睡眠时间。本文来源为健康新闻《健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