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南方地区频繁遭遇降雨天气,特别是华南地区自4月下旬以来连续遭受两轮降雨的侵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4月24日,华南地区正式迎来了年度的前汛期。虽然今年的前汛期启动时间相较于往年有所推迟,但这并不意味着雨量会有所减少。那么,究竟什么因素促成了华南前汛期的到来?我们又该如何解读这一气象现象呢?
关于华南前汛期的启动时间,今年相较于常年晚了大约半个月。据天气网的气象专家欧阳翼介绍,今年南方多地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特别是在广东和广西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气象干旱甚至特大干旱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华南前汛期启动时间的延后。
华南前汛期主要是指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这四个省份的特殊雨季。每年三到四月,这四个省份会陆续进入汛期。其中,广东和广西通常从3月1日起就进入汛期,而福建和海南则从4月1日起开始。只要其中一个省份的监测站出现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38毫米的降水过程,累计达到或超过50%,即可宣布华南前汛期正式开启。
从历史数据来看,今年的前汛期启动时间虽然偏晚,但并非历史最晚。在1961年至2024年的统计中,最晚的开启时间是1963年的6月1日。而最早的是1983年的3月1日。
作为华南入汛的“领头羊”,广东省频繁降雨的背后有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华南前汛期的频繁降雨主要是冷暖空气交汇的结果。当冷空气翻越南岭与北上的暖湿气流相遇时,会形成锋面降雨。而广东省正处于冷暖空气交汇的活跃区域,因此更容易出现降雨,通常也率先进入汛期。
关于华南前汛期启动偏晚是否意味着今年降雨会偏少的问题,欧阳翼指出,前汛期的持续时间通常为三个月左右,降雨强度与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虽然今年前汛期启动较晚,但这并不意味着降雨量会偏少。特别是在5月中旬,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暖湿气流强度增强,与南下的冷空气对峙,更容易引发强降雨。
当前,华南地区已经迎来了明显的降雨过程。预计本周末及下周初,华南地区还将有两轮降雨过程接连影响。在前汛期期间,华南地区的降水虽然可以缓解冬春季节的干旱,有利于作物灌溉和人们用水储备,但也需要警惕持续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公众需密切关注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做好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度过汛期。
(信息来源:天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