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吉林敖东的骄傲:探寻三大满语珍宝——萨其马、嘎拉哈与老疙瘩的传奇故事

吉林敖东的骄傲:探寻三大满语珍宝——萨其马、嘎拉哈与老疙瘩的传奇故事

最近,小吉遇到了一位网友的有趣问题:“在满语中,‘胖丫’如何表达?”这个问题让见多识广的小吉也愣了一下,尽管他翻遍了资料,还是未能找到答案。也许在满族的文化传统里,姑娘们都以苗条的身材为美吧。

吉林,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让人津津乐道。四平叶赫那拉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说到满语,人们总会想起这里的满族博物馆,那里珍藏着丰富的满语资料。满语虽然是一门濒危语言,会说的人越来越少,但它却在东北方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你知道吗?普通话中的“膝盖”,在东北方言中被称作“啵棱盖儿”,这其实是从满语的“pelegar”音译过来的。满语在生活中以另一种形式存在,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交流。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哪些有趣的东北方言是从满语演变而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用西瓜招待客人时,常说的“敞开了吃”,其中的“敞开了”就源自满语的“changkai”,意思是“尽情”、“随意”。如今,年轻人沉迷于手机,有时家里来客人了也在一旁玩手机,妈妈常说的“别玩了,快过来帮忙”,其中的“快”字,竟然是满语的音译。

在吉林,美食也是一道风景线。辽源永治村王家农家乐小院的菜肴丰富诱人。如果隔夜的食物“哈喇了”,在东北方言中就是指食物变质了,这个词也是来自满语的音译。

吉林的地名也蕴丰富的满语元素。比如长春,它是满语“茶阿冲”的转音;吉林城原名“吉林乌拉”,意为“沿城池”;珲春则是满语“浑淖浑”的音译,意为“边陲之地”。敦化的古称敖东城中的“敖东”,也是满语“鄂多哩”的转音。

吉林的河流名称也透露出满语的气息。鸭绿满语音为“yaluula”,而“松花江”也是源自于满语的音译。这些河流名字背后蕴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像“磨蹭”、“挺”、“摘歪”等东北方言词汇也源自于满语,它们在当地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磨蹭】读音m ceng,来源于满语moco,意为拖延时间或动作缓慢的人。例句:别再磨蹭了,赶快出发吧。【挺】读音tng源自满语ten,表示程度很高或非常的意思。例句:这衣服穿上效果还挺不错的呢。【摘歪】读音zhi wai源自满语jailambi,表示躲避或避开的意思。如果你还知道哪些由满语演变过来的东北方言,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本文转载自悠游吉林。


吉林敖东的骄傲:探寻三大满语珍宝——萨其马、嘎拉哈与老疙瘩的传奇故事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