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传统医学中就有一种理论叫做“五参五色配五脏”。《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各种参的特性与功效。比如人参入脾呈,沙参入肺呈白色等。再加上从海外引进的西洋参,共同构成了参的大家族。虽然这些参都以“参”命名,但它们的性味、归经和具体功效各有不同,使用时需要仔细辨别,不可混淆。
关于各种参的详细介绍如下:
1. 人参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的产物,其生品味甘微苦,微凉;经过炮制后则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称其能补五脏,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对于积劳虚损、气血不足的人群,人参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在元气衰弱、体虚欲脱的情况下,人参可急用以复脉固脱,具有回阳救逆的效果。
2. 其他种类的参
除了人参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参,比如源于桔梗科植物的参,味甘性平,归脾肺二经。其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和脾胃。相较于人参,这种参的效较为温和,善于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作为替代人参治疗轻症、慢性疾病。
3. 西洋参
西洋参同样来自五加科植物,味甘微苦,性凉。对于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的患者有良好效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称其能补助气分,兼具补益血分的效果。因其性凉而补的特点,对于不适用人参温补的人群可服用西洋参。但需注意,西洋参忌用铁器炒制,胃有寒湿者忌服。
4. 丹参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的根,味苦微寒,无毒。它归心肝二经,具有活血通经、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的功效。虽然丹参具有补血的效果,但实际上是通过祛瘀生新的原理来实现。
5. 沙参
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南沙善益胃生津、滋养脾胃,同时具有祛痰作用;北沙参则擅长滋阴润肺、清解郁热。明代以前的沙参指的是南沙参,因此“十八反”中的“诸参”并不包括北沙参。
6.玄参
玄参是玄参科植物的根,味苦咸性寒,归肺胃肾三经。其能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同时有滑肠的效果。对于某些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的人应忌服。
7.苦参
苦参是豆科植物,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诸经。其属性阴寒,能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且有良好的止痒效果。用于疮毒肠澼的治疗。《本草求真》中提到苦参主要作用于肾,兼入脾胃,但久服可能损肾气、伤脾胃,因此使用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