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是一位年仅16岁的高一学生,走进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过敏与免疫科诊室。他卷起校服袖子,露出前臂上密密麻麻的湿疹样皮损。从小王五岁起,他就一直与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相伴相随。尽管他一直接受规范的治疗,病情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让他的症状再次发作,全身起疹、鼻塞流涕,甚至夜不能寐。
随着上海的梅雨季节比往年提前到来,许多“过敏星人”也开始经历季节性症状加重的困扰。小王无奈地说,这几天晚上痒得难以入睡,鼻涕也止不住地流淌,白天上课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华山医院过敏与免疫科的骆肖群教授告诉记者,像小王这样的患者在梅雨季节并不罕见。过敏症状的季节性加重与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和生物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骆教授指出,梅雨季节的湿润环境为霉菌和尘螨等过敏原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在梅雨季节的气候下,霉菌大量滋生,成为一些人过敏症状的魁祸首。骆教授强调,潮湿的环境为霉菌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当环境湿度维持在70%以上,加上25-30℃的日均温度,真菌的生长速度会显著加快。在这种环境下,居家环境中的墙壁、衣物、家具等都可能成为霉菌的滋生地。
除此之外,梅雨季节的潮湿环境也为尘螨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尘螨以皮屑为食,其含有的致敏成分可能导致过敏症状。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床品和寝具中的尘螨密度会大幅上升,成为尘螨致敏原的高峰期,对相关过敏人群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骆肖群教授提醒,梅雨季节,过敏患者需特别警惕。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和过敏性结膜炎等症状可能会同时出现。对于这种情况,防治策略主要是“精准回避,科学防范”。
为了应对梅雨季节的过敏问题,骆教授建议过敏患者使用过敏原体外检测手段来确定是否对霉菌、尘螨等过敏原存在反应。针对梅雨季节如何防范霉菌和尘螨,他给出了多项实用建议:如擦洗霉斑、放置除湿盒、清洗空调滤网、使用特定的床单和洗涤方法、利用晴天暴晒等。他还特别提醒,普通口罩无法阻挡霉菌孢子,因此在梅雨季外出时,霉菌过敏的人群应该佩戴N95口罩。
以上内容由记者左妍报道并整合了通讯员杨金提供的信息来源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