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时分,杭州萧山区三江汇创谷产业园内的外卖小哥李师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爱心驿站”,在这里他可以为电动车充电,同时等待新的订单。而在远离此地的湖州吴兴区红旗路营业厅,职工们通过“移动之家”工会驿站的“工会爱心互献”专区,捐赠了洗衣粉、防晒霜、纸巾等生活用品,供所有户外劳动者免费取用。如今,遍布全省的超过1.2万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已经成为温馨的港湾,不仅增强了户外劳动者的幸福感,也展现了城市的关怀与温暖。
为了更精准地服务户外劳动者,推动服务站点从基础保障向高品质服务转变,浙江省总工会近日发布了《浙江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管理运维服务工作指引》和《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这些创新的措施旨在更精准地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为服务站点的建设运维提供最佳方案。
为了满足不同的差异化需求,服务站点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如全天候自助智能化站点、综合商圈型站点、骑手门店型站点等。今年的建设目标包括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超过1500家,其中24小时不打烊站点将达到80个。
除了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基础功能外,《指引》还强调要优化拓展服务,举办一系列公益服务活动和延伸项目,如宣讲“三种精神”、就业服务、劳动争议调解等。为了提高运维效率,广泛动员服务站点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各级工会、社会志愿者等参与日常运维和公益活动。
在资金方面,《办法》明确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范围,确保专款专用、公开透明、注重实效、严格管理。这些资金将用于站点建设、装修、物资采购、公益活动等八个领域,为站点服务的持续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这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建设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传递了城市对劳动者的关爱与温暖。这些细微处的关怀,让每一位劳动者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温暖,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力量,激发出以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
站点的负责人表示,《指引》和《办法》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将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特色的服务模式,确保站点的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真正成为职工身边的“温暖阵地”,让劳动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