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的暑假如何度过?除了传统的补习功课、学习文艺和旅游观光之外,海外短期游学营近年来备受家长们的青睐。除了学校公益游学和留学交换项目,许多旅行社和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的商业性游学项目也成为家长们为孩子定制假期的新选择。据统计,我国参与国际游学的人数逐年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顶尖教育、探索欧洲文化以及培养国际领导力,各类游学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众多家长的关注。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及出国旅游的便捷化,海外游学热的出现可谓顺应时代潮流。游与学的结合,本身就蕴含了寓教于乐的期望。在许多家长心中,与其让孩子在假期里疲于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不如让他们参加游学,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得到放松,也有助于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有些家长反映,一些游学团存在夸大宣传、名不副实的情况。有的游学团只是让孩子在名校留个影,所谓的“顶尖大学”实际上并不出名;还有的“名校校长座谈”原来是和游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话。这些问题导致学习成果大打折扣,价格也过高,影响了孩子们游玩的体验。一些游学项目还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不清的情况。例如,旅行社、留学中介、咨询公司、语言培训机构等都涉足这个领域,导致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相关机构的自律不足,也了监管的缺失。目前,针对非教育系统的机构在学生出国研学旅行方面的规定约束力不足,而具备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门管理,多头管理容易出现监管盲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权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加强监管力度,让游学市场更加规范。
对于家长来说,虽然“为孩子投资”的压力再大也心甘情愿,但也要注意理性看待和选择游学项目,避免盲目攀比和从众。要深入了解游学的真正价值,家长需要仔细甄别各种机构是否会在项目设计中暗藏猫腻。只有理性消费,才能让游学成为成熟的选择,让孩子们在游学中真正有所收获。
海外游学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锻炼能力的平台,但家长也需保持理性,审慎选择,才能让游学真正发挥它的价值。(石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