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国际天文合会命名会正式批准了一项命名:编号为第34815号的小行星正式更名为“王菲星”,以此纪念其在艺术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重大发现是由著名的国际小行星猎人杨光宇所实现的。
华语乐坛的传奇歌手王菲,以其空灵的歌声和独特的艺术理念,跨越了文化的边界,启发了无数的乐迷。不仅在音乐领域,王菲作为一位标志性的音乐人,在电影领域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特别是在王家卫导演的电影《重庆森林》和《2046》中的出色演出,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赞誉。为了表彰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王菲星”。
关于这颗小行星的发现和命名过程,我们有幸采访了资深天文爱好者林景明。林景明曾参与我国天文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他介绍道,小行星在太阳系中环绕太阳运动,其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定和流程。
据国际天文合会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对其进行命名的。这是唯一一个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得到国际认可的命名。当小行星被初步发现时,它会获得一个临时编号。只有当地面观测数据足够多时,才能精确地确定其轨道并预测其未来位置,这时它可能会被授予永久编号。
杨光宇是香港天文学会的前会长,他在2001年9月20日发现了这颗后来被命名为“王菲星”的小行星。除了用亲朋好友的名字来命名小行星外,杨光宇还常用演艺界人物的名字,如林青霞、邓丽君、刘德华和张国荣等。他还曾将两颗小行星命名为“李白”和“杜甫”。据统计,杨光宇发现并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数量超过2000颗。对于给小行星命名的意义,他表示更多的是寄托个人的情感和愿景。
值得注意的是,小行星的命名并不涉及任何奖金或奖状的颁发,而且其命名权是不可转让和买卖的。网络上一些商家声称提供“买卖小行星命名权”的服务,这并未得到国际天文合会命名会的官方认证,属于欺诈行为。
以上内容综合自各大新闻媒体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