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运动小程序中,当每日步数超过一万步时,步数颜色会从绿色转变为橙色。《小米健康运动》app里定义的理想生活方式是每日步数在八千至一万步之间,而华为《运动健康》app的默认步数目标也是一万步。近期,随着小米手环七的推出,人们对运动步数的关注度再次被点燃,纷纷探究每日走一万步背后的原因。
实际上,“每日一万步”这一广泛流传的标准,更多的是源于营销战略,而非科学的理论支撑。这一数字标准的起源,与日本在特定时期推出的便携式计步器“万步计”有关,它的选择是基于汉字构型,而非科学研究的结论。实际上,据哈佛大学流行病学教授的研究,对于七十岁左右的女性来说,每日行走大约四千四百步就能降低约40%的过早死亡风险。当步数达到七千五百步左右时,步行带来的益处达到峰值。其他研究也显示类似结果,即步行八千步相较于四千步能降低死亡风险,但超过这个步数后,额外的步行并不会带来明显的益处。这表明单纯追求步数数量而忽视质量是不可取的。科学的健身需要综合考虑运动强度,而不仅仅是单纯追求行走的高次数。实质性的健身效果不是靠盲目追求行走次数来实现的。
除了简单的计步功能外,智能手表或手环还能为我们提供更科学的健身辅助。它们可以根据全球各地发布的健身手册中的建议进行运动记录、监督和指导。这些设备能够记录我们的运动情况,包括准备活动、基本活动和放松活动三个部分,帮助我们掌握运动的节奏和强度,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它们还可以监测我们的心率等数据,作为调整运动计划的重要指标。这些设备也能发出运动的提醒,鼓励我们保持运动习惯。与其盲目追求每日一万步,不如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注重运动的质量,走快一些可能比走得多更能带来实质性的健身效果。科学的运动观念应该是注重运动效率和个人适应性改变的结合,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求数字上的虚荣。通过科学的运动和健康作息,让身体在日复一日的运动中获得好的适应性改变,真正实现强身健体、健身塑形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