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三十的跨年夜,以往人们习惯燃放烟花爆竹来欢庆,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的实施,视频拜年、抢红包等新型方式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庆祝手段。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也能营造出同样热闹的节日氛围。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喧嚣的鞭炮声已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宁静和安宁的氛围。蔡伟住在琉璃立交附近,过去常常抱怨鞭炮声的干扰。他说道:“以前每到十二点,鞭炮声震耳欲聋,一晚上的噪音让人难以入眠,第二天早晨窗外还弥漫着炮烟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逐渐对这种吵闹的庆祝方式感到厌倦,认为其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生活品质。“今年的跨年真是太好了,完全没有听到鞭炮声。”蔡伟表示,他和家人一起参与电视抢红包游戏,虽然抢到的只是小额红包,但气氛依然火热,比放鞭炮更加有趣。
不仅是城市中的鞭炮声逐渐消失,连郊区的鞭炮声也明显减少。刘峰深有体会地说,过去孩子们拿到压岁钱后往往会购买鞭炮,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与孩子同乐。但现在,受到学校老师的教育影响,孩子们纷纷选择低碳过年,不再放鞭炮。这种变化也让长辈们意识到,过年时一家人聚在一起做什么都有年味,不一定非要放鞭炮。
环卫工人对此更是深有感触。清晨七点,金福北路的环卫工人已经开始工作。“没有鞭炮碎片,我们的工作轻松多了。”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过去燃放烟花爆竹时,他们的工作最为辛苦,每天都要清扫成堆的鞭炮碎片。而燃放烟花爆竹还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损害。蒋圆媛,一位四川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毕业的专家,也强调燃放鞭炮的危害性。她向来劝说身边的人不要放鞭炮,因为大量燃放时释放的有害气体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甚至引发疾病。为了保护环境和自身健康,我们应该放弃燃放烟花爆竹。这一呼吁来自于每一位环卫工人和专业人士的深切呼唤。
记者杨甦也呼吁大家保持这种环保的庆祝方式,共同守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虽然没有了鞭炮声,但大家的热情和年味并未减退。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环神,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