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虚词“乃”的多重含义与用法
一、作为副词使用的“乃”
1. 表示时间上的连贯关系,可译为“才”、“接着就”等。例如:
① 离开之后才会到达。(源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 蒙受启发后立刻开始求学。(源自《孙权劝学》)
③ 狼在打盹之后,才被人察觉。(源自《狼》)
④ 屠夫随即奔跑到树下倚靠。(源自《狼》)
⑤ 不能久留此地,于是记录情景后离开。(源自《小石潭记》)
⑥ 随即入内拜见。(源自《曹刿论战》)
⑦ 君主立刻下令:“能指出我过失的人,接受上赏”。(源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 周亚夫随即下令打开营门。(源自《周亚夫军细柳》)
⑨ 接着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源自《岳阳楼记》)
2. 表示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例如:
① 询问当下时代,竟不知有汉朝。(源自《桃花源记》)
② 看到渔人,竟表现出极大的惊讶。(源自《桃花源记》)
3. 用于判断,可译为“是”、“本来是”。例如:
① 应继承的公子扶苏身份尊贵。(源自《陈涉世家》)
② 石头本身的性质坚硬且沉重。(源自《河中石兽》)
4. “乃”还作为代词,译为“你的”。例如:当王师北定中原之日,家祭时务必告知你的父亲。
以上是对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及其意义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