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传统中,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被视为两个具有特殊讲究的年龄,这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和信仰根源。这种讲究主要源于佛教典籍《金刚经》中的一段话:“须菩提,若有人言,佛说须菩提法,须菩提不说。何以故?须菩提不说也。若复有人言,佛说须菩提法,须菩提说。亦不可说。何以故?须菩提不说也。” 这段经文中有“七十三”和“八十四”两个数字,民间流传中,人们将这两个数字与人的寿命联系起来,认为这两个年龄是人生中容易遇到困境或考验的“坎”,需要特别留意。
此外,民间还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意味着七十岁已经是大寿,而七十三岁则被视为接近“大限”的前兆。同样,八十四岁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它是两个“坎”的叠加,更加需要人们特别注意保养和祈福。
这些传统观念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感悟和对未知风险的敬畏之心。通过这样的讲究,人们不仅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也体现了对生命脆弱性的认识和对精神信仰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