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姓氏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姓氏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近日,知名艺人高晓松在《晓说》节目中谈及关于“大月氏”的读音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高晓松透露,自己习惯将其读作“大肉汁”,并笑称自己每次提及这个词都会感到饥饿。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如果对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所印象,可能会对这种读音感到既好笑又不可思议。历史老师往往会强调正确的读音应该是“大月支”,而非“大肉汁”。

笔者尝试向多人询问关于“大月氏”的发音,发现即使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具体的历史背景或地理位置,但都习惯将其读作“大肉汁”。高晓松虽然在后来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为“大月支”,但由于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发音方式,他依然选择保持自己的读音。

关于“月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其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据《辞源》记载,月氏古国名,其族原居甘肃西境,后汉时被匈奴所破,部分族人西迁至阿姆河并臣服于大夏,称为大月氏,而留在故地的则称为小月氏。

关于“月氏”的读音争议,主要集中在“月”字上。一些人坚持认为应该读作“肉”,但这主要是因为在古文中,“月”和“肉”两个字的写法曾经非常相近,尤其是在篆书中,二者的字形非常接近,容易混淆。在《说文解字》中,虽然与肉有关的字如肌、肝、脾、胃、肠等现在写作“月”旁,但实际上它们都是“肉”旁。真正的“月”字旁的字只有十个左右,大多与月亮的阴晴有关。

在成都地区,有一个因多音和方言原因导致的容易混淆的地名——杉板桥。对于不熟悉成都方言的人来说,很容易将其读作“shan板桥”,但实际上,根据当地人的习惯,应该读作“sha板桥”。知名作家刘心武在《杉板桥无故事》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个地名的正确发音。据老成都人的说法,杉板桥原本是一座用杉木板搭成的桥,后来才扩宽成为马路。

关于语音的发展变化,是整个文字学中变化最为迅速的一类。在官方场合,应该遵循普通话的标准。但汪启明教授表示,民间的语音读法也应该得到尊重。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名,它们的读音可能在千年以前就已经固定下来。汪教授还提到,“民间百姓如果长期都这样读他们的地名,我们要予以尊重。说不定哪天这种读法就被收入字典了。”

(注:本文中的读音主要参考了商务印书馆的第11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以及《说文解字注》等权威工具书的发音。)


姓氏的读音是什么意思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