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昏庸的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一笑,竟然多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戏弄前来勤王的诸侯。当真正的危机来临,犬戎入侵时,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却无人前来救援。最终,西周,褒姒也被犬戎掳走。
这个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在众多版本中,你们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版本都将褒姒称为“”。据说她是周幽王为了褒姒而废掉前任立为的第二任,并为其诞下一子伯服。从此,“”一词从西周开始正式成为历史的专有名词,特指天子的原配夫人。
在此之前,“后”这个字其实是指男性的。在夏商时期,“后”的称呼可以用于王和列国诸侯身上,正如“后,亦君也”。我们所熟悉的射日英雄后羿就是一个例证。到了西周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礼记》中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说明“后”开始专指天子的原配夫人。通俗地说,君王在前朝处理大事,而则在他身后管理后宫事务。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天子代表天,而他的原配夫人则代表地,因此被称为“后土”,所以取名为“后”。那么,周朝的后宫制度除了这位地位最为尊贵的人物外,还有什么其他等级呢?
根据《礼记曲礼》的记载,周朝后宫除了外,还有夫人、世妇、嫔、妻、妾等等级别。而《礼记昏义》则详细描述了天子的后宫结构:除外,还有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等。这么多后宫嫔妃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繁衍子孙。通过娶这么多的女子,周朝王室得以扩脉,增加子嗣数量,从而确保的传承和家族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