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端午节创意粽子手工

端午节创意粽子手工

记者探访江门鹤山市宅梧镇传统柴火粽制作技艺传承之旅

10月12日,记者来到江门鹤山市宅梧镇,探访这里的侨乡传统柴火粽制作技艺传承情况。在这里,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以其手工包粽子的技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快尝尝,刚出炉的宅梧柴火粽!”在宅梧镇双龙村的裕糦粽子厂里,人声鼎沸。年过七旬的黄丽红婆婆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品尝她手工制作的粽子。这位被称为“粽子婆婆”的黄婆婆已经坚持手工包粽子五十余年了。

黄婆婆的手工粽子技艺堪称一流。在江门,作为侨乡的美食代表之一,手工柴火粽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品尝。而鹤山宅梧镇的手工柴火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里的粽子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在源远流长,而侨乡粽则是广府白粽的一种。这里的粽子外形呈四角多边形,包扎非常讲究。粽子内部填充着糯米、腌制咸肉、蛋黄、红豆、花生等配料,用粽叶包裹紧实,因其独特的扭角形状,又被称作扭角粽。

黄婆婆告诉记者,她在年轻时便学会了包粽子,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初的制作技艺。她介绍道:“制作柴火粽的过程非常繁琐,包括摘粽叶、洗粽叶、淘米、剔肉、裹扎等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粽子制作完成后,还要用柴火熬煮7个小时以上,让糯米充分熟透,馅料融入糯米中,这样才是最正宗的柴火粽。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想要品尝到正宗的柴火粽子并不容易。黄婆婆一直坚守着传统的制作技艺。她和合伙人共同经营的粽子作坊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和认可,她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粽子婆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份百年历史的侨乡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黄婆婆的故事和技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的粽子作坊不仅是一个制作美食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文化的载体。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品味到侨乡美食的独特风味。

本文来源于羊城•羊城派。


端午节创意粽子手工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