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后主李煜是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称赞他的词作达到了“神秀”的境界,认为他的境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高度,感情之深引发广泛的共鸣。
叶嘉莹先生则认为李煜的天赋如同天纵一般,他的才华并非靠努力追求得来,而是源自他纯真自然的本性。这种纯真的本性,成为他词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过人之处。
自南唐以来,许多词人都喜欢模仿李煜的风格。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代表作《长相思山一程》便是模仿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的《长相思一重山》以山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转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女子思念远方征人的情感。全词没有用一个“怨”字,却将思妇的怨恨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词末的“一帘闲”,更是将女主角对征人的感情从浓烈转为淡泊,仿佛等待已久,心已因怨恨而冷却。
这首词虽然精致,却因为主题略显陈旧,且未能展现李煜最大的优势——真情流露,所以更像是一首游戏之作。尽管如此,它依然受到了后代词作家们的广泛模仿,其中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最为出名,受到了王国维的高度评价。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写于康熙北归祭祖的过程中,表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全词以征途的遥远和气候的恶劣为背景,反映了纳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与李煜的词相比,纳兰性德的词在创作手法上有所进步,如用“山一程,水一程”代替李煜的“一重山、二重山”,表达更为生动。纳兰性德的词还融入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慨,使其作品更具深度。
虽然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模仿李煜的作品,但在创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两位词人都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来表达情感,但在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上有所不同。李煜的词更注重内心感受的刻画,而纳兰性德则融入了更多的生验和情感思考。这也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