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的理发技术实在是让人捏一把汗,妈妈总是戏称他的手艺为“狗啃的”。在这种无奈之下,我和哥哥只能定期忍受爸爸的“洗礼”,每次出门都小心翼翼,担心被他人嘲笑,只能戴上帽子遮挡尴尬。
爸爸的推子显然不是专业级别的,不仅不够锋利,还经常头发。每一次的理发过程都像是一场煎熬,推子头发的疼痛让我直唏嘘。推子的螺丝还需要定期上油,弄得头发油腻腻的,实在让人不舒服。
2000年的千禧之年,爸爸因脑溢血离世,享年78岁。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发现了一把陪伴我们童年的理发推子,还有他的刮胡刀和磨刀石。我把这些物品珍藏在藕粉盒里,放入柜子中。爸爸生前喜欢自己刮胡子和剃光头,他会用热水泡毛巾,打上肥皂,对着小镜子精心刮去络腮胡子。后脑勺的部分则需要妈妈帮忙。刮完脸、剃好头的爸爸显得精神焕发,他会唱上几句京剧,喝上两杯,幸福和满足洋溢在他的脸上。
时光荏苒,我的儿子都已经20多岁了。几年前,他网购了一把电推子,我们偶尔会一起修剪鬓角,非常方便。至于理发,我们依然选择去理发店。我已经开始谢顶,大约每两周会去单位理发店一次。理发师已经认识我,无需洗头,直接剃光后脑勺和两鬓,打理头顶稀疏的部分,再洗一下,几分钟就搞定。虽然我可以理光头,但我觉得光头显得太硬朗,还是在单位保留一些头发比较好。我们都注重仪表,珍惜每一次的打理机会。
每当看到这把推子,就会想起过去的时光,它见证了家庭中的许多欢乐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