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我们的科技新发现】
光明日报北京6月9日电(记者邓晖)针对全球关注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问题,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郑博率领一支汇聚了中法德学者的国际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空气污染物对全球甲烷收支平衡的动态影响》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创新地融合了减污与降碳的理念,为气候与环境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示。
该研究揭示了甲烷“清除剂”——OH自由基的生成与损耗机制,其背后受到大气中强化学反应活性气体的深刻影响。而这些活性气体的主要来源,竟然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群健康紧密相关。空气污染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郑博指出:“一些空气污染物会加速甲烷的损耗。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关注减少某一种污染物,而忽视了它对甲烷损耗的影响,可能会间接导致甲烷损耗速度降低,进而引发大气中甲烷浓度的上升。”这一发现打破了以往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界限,提醒人们在治理空气污染时,也要兼顾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在关联效应,实现减污降碳的双重目标。
这一重大发现成功为大气科学领域的两个核心概念——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搭建了一座桥梁。它系统地阐述了全球范围内空气污染物如何影响甲烷损耗及其源汇收支变化趋势,并强调了在实施空气质量和气候时,需要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