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人性的起源,一直存在善恶的争议,如同孟荀二派千年的辩论一样激烈。对此,我更倾向于人性本恶的观点。
人们常常认为,初生的小孩天真无邪,纯洁无暇,哪里会有恶呢?我认为恶其实已经深埋在他们的内心之中,只是由于他们尚未成熟,没有能力去表现出来。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潜在的恶会逐渐显现。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恶源于动物的竞争和自我保护行为。人类作为从动物演化而来的生物,自然也会继承这种特性。比如猴群中的秩序,其实是在猴王的下形成的。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之间的争斗和争夺也会逐渐显现。
至于人们后来所表现出来的善良,我认为这更多的是法律、道德和教育约束的结果。当人们遇到矛盾和不公时,一念之间可能会产生恶念。我最近经历的一件事情也证实了我的观点。
我楼上的两个孩子平时很吵,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吵闹。但最近突然安静下来,我竟然会冒出一个念头:是孩子们突然长大了?还是遭遇了不幸?虽然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及时道歉并感到愧疚,但这种恶念已经在我心中产生。
我平时是一个友善和平的人,但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当心中产生怨气和不满时,自私和自我保护的本能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从而产生恶。我坚信人性本恶。荀子的观点比孟子更为深刻。
对于这一观点,我的看法是:人性本恶并非绝对,而是需要后天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引导和发展善良的一面。每个人都有恶与善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选择和培养自己的内心。
